不可思议!巴铁竟然宣布制裁中国?9月24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国的头孢氨苄作出反倾销初裁,决定征收21.64%的临时反倾销税,即刻生效,有效期四个月。不少网友跟着起哄,说出口品质量比内销好、靠压榨劳动力降价,这话说得太片面,得扒开表象看里头的真东西。 先理清巴基斯坦这次反倾销的来龙去脉,再拆解产业优势的内核,就能明白网友起哄的说法实在站不住脚。所谓“巴铁制裁中国”的论调首先就站不住脚,这21.64%的临时反倾销税可不是拍脑袋搞出来的突然袭击,完全是按规矩走的流程。 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还专门发了公告,说当地企业拿出了证据,能证明中国的头孢氨苄在他们那儿卖的价格低于正常价,这才启动了法律程序。 中间还得收集各种数据、开听证会、比对不同市场的价格,一步都没少,最后出的初裁结果都是凭这些实打实的证据来的,真不是故意针对咱中国。 再说说咱中国头孢氨苄为啥在巴基斯坦有竞争力,真不是网友说的“压榨劳动力”或者“质量双标”。咱中国本来就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之一,头孢氨苄这东西的生产技术早就熟透了,而且好多企业都是规模化生产,产量上去了,成本自然就降下来了。 就拿华北制药举例吧,他们产的头孢氨苄胶囊,过了咱中国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这意思就是不管是质量还是疗效,都跟原研药差不多,但生产成本连原研药的几分之一都不到。 这种成本优势是靠啥来的?是靠先进的生产工艺、严到骨子里的质量控制,还有完整的产业链撑起来的,跟压低工人工资、降低质量标准半毛钱关系没有。而且咱中国药企在巴基斯坦定的售价,是看当地市场需求和其他品牌的竞争情况来的,跟国内卖多少钱没啥直接关联。 还有网友念叨的“出口品质量比内销好”,这其实是对咱中国药品监管的误会。咱中国对出口的药和国内卖的药,执行的是同一个质量标准——所有药都得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还得通过GMP(就是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少一个环节都不行。 比如昂利康这家企业,他们的头孢氨苄胶囊不光过了国内的一致性评价,还在往国际市场推,在巴基斯坦卖的货都是经过当地药品监管部门一层层审核批准的,不合格根本进不了当地市场。再说了,咱中国头孢氨苄在巴基斯坦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要是质量不行,当地消费者能愿意买吗? 而且中巴的经贸关系,也不是一次反倾销调查就能晃悠到的这点儿贸易上的小摩擦,根本影响不了两国的大合作。 不过这次反倾销调查,也给咱中国药企提了个醒。在国际市场上,光靠价格低可不行,还得好好做品牌、多做市场推广,让产品更有附加值。同时,咱中国药企也得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次巴基斯坦的调查,咱药企要是能拿出有力的证据,积极去跟对方沟通抗辩,说不定能争取到更有利的结果。 说到底,巴基斯坦对咱中国头孢氨苄出的这个反倾销初裁,就是一次正常的贸易救济措施,真不能简单说成“巴铁制裁中国”。 咱中国头孢氨苄能在国际市场有竞争力,是靠技术好、生产规模大,不是靠啥“压榨劳动力”或者“质量双标”。 中巴的关系还是很稳固的,这次调查不会影响两国的全面合作。咱中国药企也能借这个机会,再提升提升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好好应对国际贸易里的各种挑战。
不可思议!巴铁竟然宣布制裁中国?9月24日,巴基斯坦国家关税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中
瑶台倚仙风
2025-09-27 19:41: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