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免签协议的后果显现了! 大量俄罗斯人涌入中俄边境绥芬河市、黑河市、满洲里市、珲春市,毫不夸张的说,他们除了购买中国便宜好用的日用品外,有的甚至是来中国找男人来了。 珲春口岸在免签政策实施首日,入境的俄罗斯游客就超过1000人次,比去年同一天多了一倍还不止,跟平时比更是翻了6倍。 当地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说,以前旺季时一天能接待三四百俄罗斯游客就不错了,现在周末经常能突破两千人,门口停着的旅游大巴排成长队,全是从符拉迪沃斯托克过来的团。 不光是珲春,绥芬河的公路口岸数据也很亮眼,免签首月入境人数就达到了3.2万人次,其中旅游购物的占比超过七成。 不少俄罗斯家庭都是全家出动,大人推着购物车装羽绒服、小家电,小孩手里攥着辣条和玩具,结账时连收银员都得用简单的俄语加手势来沟通。 在绥芬河的中俄贸易城,一家卖保暖内衣的店铺老板算了笔账,免签后他的生意比之前好了三成,每天能卖出五十多套保暖内衣,俄罗斯顾客最爱选加绒加厚款,说是回去送给家人正好。 隔壁的小家电摊位更热闹,电煮锅、养生壶这类轻便实用的产品成了爆款,有个俄罗斯大姐一次性买了三个电煮锅,说要带给不同的姐妹,“中国的电器又便宜又耐用,在俄罗斯超市买一个要贵两倍还多”。 除了这些日用品,中药店也成了新热门,不少俄罗斯人会专门来买枸杞、黄芪这类养生药材,还有人会咨询中医理疗,觉得中国的养生方式很靠谱。 而关于找中国男人这件事,在边境城市也不是新鲜事了,只是免签后变得更频繁。 珲春有个小型的中俄交友活动,上个月刚办了一场,来了二十多个俄罗斯姑娘和三十多个中国男生,现场聊得火热。活动组织者说,之前这类活动报名的俄罗斯姑娘没这么多,免签后交通方便了,不少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姑娘特意过来参加。 黑河市的社交平台上,最近也多了不少俄罗斯姑娘发布的交友动态,有的附上自己在江边拍的照片,配文“想认识黑河的朋友,一起逛夜市吃烧烤”。 当地一家咖啡馆的老板说,经常能看到俄罗斯姑娘和中国男生坐在一起聊天,有的是通过朋友介绍,有的是在街头偶然认识的。 满洲里的情况也类似,当地的婚庆公司最近接到了好几单中俄联姻的业务,负责人说以前一年也就一两单,现在半年就有四五单了。 有个刚办完婚礼的中国小伙说,他和妻子是在满洲里的套娃景区认识的,妻子是俄罗斯来的导游,两人聊了半年后确定关系,免签政策出台后,妻子来往两国更方便,双方父母见面也顺利了很多,婚礼上还来了不少俄罗斯的亲戚朋友,场面特别热闹。 不过这些变化也给边境城市带来了一些新的小挑战,比如部分商铺开始临时学俄语,景区里多了不少俄语指示牌,甚至路边的小吃摊都推出了俄文菜单。 绥芬河的出租车司机老王说,现在拉俄罗斯乘客的次数多了,他特意在手机里下载了俄语翻译软件,虽然交流还不太顺畅,但基本能明白目的地。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变化也在意料之中,中俄两国本来就接壤,民间交流一直很频繁,免签政策只是给这种交流添了把火。 对于俄罗斯人来说,中国的日用品性价比高,生活节奏也比较舒适,而中国男生的顾家、勤奋在俄罗斯姑娘眼里也是加分项; 对于边境城市来说,人流量增加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的发展,不少商家都在琢磨着怎么更好地服务俄罗斯顾客,有的甚至打算开通俄语直播带货,把生意做到线上。 这种双向的互动,说到底也是两国友好关系的一种体现,毕竟大家都是想在便利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管是实惠的商品,还是真诚的感情。
俄罗斯的命脉并不在俄罗斯,俄罗斯的死穴只有一个,就是中国,一旦中国稳固,俄罗斯的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