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马占福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战后,团部来到他家看望英雄的母亲却找不到人,经打听才知道,因为生活贫困,马占福的母亲正在沿街乞讨! 团部的人站在青海化隆的土路口发愣时,风沙卷着黄土往他们脸上扑。谁能想到,那个在猫耳洞里抱着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硬汉,家里穷得连块像样的门板都没有。马占福参军那天,母亲把攒了半年的鸡蛋塞给他,红着眼说“娃啊,咱不图你立军功,活着回来就成”——可这话,到底是没能留住他。 同行的干事攥着慰问袋的手都白了,里面的奶粉和布料还带着车辙的温度,此刻却重得像扛了块石头。旁边的老乡叹着气指路,说老人每天天不亮就揣个豁口瓷碗出门,顺着公路走十几里,就为混口热汤喝。 你想想啊,马占福在前线猫耳洞里啃压缩饼干时,怀里总揣着母亲的照片,战友说他每月津贴一分不留全寄回家,还总念叨“娘的关节炎得靠热炕头养”。可他哪里知道,家里连买煤的钱都凑不齐,哪来的热炕头? 循着老乡指的方向走了半里地,就见土坡下蹲着个瘦小的身影,蓝布棉袄洗得发白,袖口磨出了毛边,手里的碗缺了个角,里面只有几粒玉米碴。团部的人刚喊了声“大娘”,老人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睛里先是迷茫,随即就红了。 “你们是…占福的战友?”她声音抖得厉害,手不自觉摸向胸口,那里别着儿子寄回的唯一一张军装照,边角都磨卷了。听到“牺牲”两个字时,老人没哭出声,只是肩膀一抽一抽的,把碗往身后藏了藏,像是怕儿子看见自己乞讨的样子。 干事赶紧递过慰问袋,说组织上不会忘了英雄家属,可老人却摆着手后退半步。她记得儿子临走时说“要给家里挣口气”,如今自己却要靠乞讨过活,这份体面是她仅存的念想,哪好意思接外人的东西。 后来团部才知道,马占福牺牲后,家里的顶梁柱就塌了,几亩薄田遇着旱年颗粒无收,老人又落下腿疼的毛病,实在没法子才走上乞讨的路。搁谁身上受得了?为国拼了命的孩子,母亲却在寒风里求温饱。 当天下午,团部就联系了当地公社,帮老人修了漏雨的土房,还送来了过冬的煤和粮食。干事临走时,老人摸着窗台上新换的玻璃,突然对着部队开走的方向鞠了一躬——她没读过书,却懂儿子的牺牲值得,这份尊重也该还给惦记她的人。 英雄从不是孤胆前行的,他们的身后是牵挂的家,可家若困顿至此,谁看了不心疼?马占福用生命守了国,我们就该护住他的娘,这从来都不是选择题。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87年,马占福在自卫反击战中牺牲,战后,团部来到他家看望英雄的母亲却找不到人
优雅钢琴
2025-09-27 18:20:16
0
阅读:58
等待戈多
[大哭][大哭][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