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断供更可怕?华人人才流向与全球人才竞争的真问题比芯片断供更可怕?中国物理博

小茹吖 2025-09-27 15:47:03

比芯片断供更可怕?华人人才流向与全球人才竞争的真问题比芯片断供更可怕?中国物理博士尹志尧指出:“美国的芯片专家基本上都是华人”。 63岁邱震海教授也曾说:“中国是在14亿人中选人才,老美是在70多亿人中选人才……” 我特意去查了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2023 年的报告,报告显示,美国整个半导体行业里,亚裔从业者占比已经超过 50%,而这其中华人又占了六成以上。 也就是说,美国在芯片领域最核心的技术力量里,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华人。 这事儿不是说华人帮美国研发不对,而是这些人才里,不少本来是咱们国家能争取的,结果被美国的环境和待遇吸引走了,等于咱们间接 “为他人做了嫁衣”。 再看邱震海教授说的那层意思,“中国 14 亿人选人才,美国 70 多亿人选人才”,这话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全球人才竞争的本质差异。 咱们国家人口基数大,每年培养的芯片相关人才不算少。就说 2023 年,国内高校微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就有 10.2 万人,听起来数字挺可观。 但芯片行业要的不是普通毕业生,是能啃硬骨头的高端人才。 这么算下来,去年能真正进入高端研发领域的,也就 3000 人左右,连毕业生总数的 3% 都不到,缺口其实很大。 反观美国,它根本不局限于本土那 3 亿多人,而是在全球撒网挖人才。 最典型的就是 H-1B 签证,这玩意儿是美国吸引海外技术人才的主要手段。 这些人里,有不少是从清华、北大或者印度理工这些顶尖高校毕业的,本来可能回国发展,但美国这边开的条件实在诱人。 除了钱,美国还有更成熟的科研生态,比如斯坦福、麻省理工这些高校,跟英特尔、英伟达这些企业联系得特别紧密。 人才刚毕业就能接触到最前沿的技术项目,不用像在某些地方那样先 “打杂” 好几年,这种成长速度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确实大。 更让人在意的是,高端芯片人才的培养周期特别长。 从本科读微电子专业开始,到读完博士,再到在行业里积累 3 到 5 年经验,能独当一面的时候,至少得 12 年。 这不是说今天想培养,明天就能出成果的事儿,更像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的慢功夫。 要是每年都有不少高端人才被美国吸引走,咱们的芯片研发就相当于一直在 “失血”,这比短期断供几批芯片可怕多了。 不过最近这两年,咱们国家也在想办法补这个短板。比如上海、深圳这些芯片产业集中的城市,都推出了 “芯片人才专项计划”。 还有个好现象是,海外半导体人才的回流率在上升。2023 年从美国、欧洲回流国内的芯片人才,比 2020 年多了 25%。 为啥会这样?一方面是咱们国内的芯片企业起来了,能给人才提供跟国际接轨的研发平台,不用再担心 “英雄无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大家也看到了国内芯片产业的潜力,跟着这些企业干,能参与到真正改变行业格局的项目里,这对很多有理想的人才来说,比单纯的高薪更有吸引力。 其实说到底,芯片断供更像一场 “急症”,疼起来要命,但咱们能靠自主研发、找替代供应链慢慢缓解。 而人才竞争是一场 “慢性病”,它不会一下子让你倒下,却会慢慢消耗你的长期竞争力。 美国现在的打法,就是一边用断供卡咱们的短期需求,一边用全球挖人断咱们的长期根基,想让咱们永远追不上。 但咱们也不用慌,尹志尧和邱震海的话,不是在唱衰,而是在提醒咱们要重视人才竞争的核心地位。

0 阅读:12

猜你喜欢

小茹吖

小茹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