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带头,9票否决!安理会表决未通过,伊朗外长:特别感谢中俄 2025年9月2

飞天史说 2025-09-27 15:41:01

美国带头,9票否决!安理会表决未通过,伊朗外长:特别感谢中俄 2025年9月27日凌晨,联合国安理会的议事厅气氛紧绷到极点。美国代表毫不犹豫地按下反对键,瞬间点燃了整个会场的神经。 9票否决,中俄主导的延长对伊朗制裁豁免提案,就这样戛然而止。台下,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表情既写满失望,也透着一股倔强。 他冲着话筒,郑重地抛出一句“特别感谢中俄”,又毫不客气地批评美国玩“双重标准”。这一刻,国际格局里的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拉锯,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中俄提案的初衷其实并不复杂,说白了,就是希望给伊朗多一点时间,好让外交谈判能喘口气。中俄这回联手递出的方案,核心内容很直接,主张把现有制裁豁免再顺延六个月。 理由也简单:用对话而不是对抗让伊核问题有个转圜余地。这种做法其实早有先例,2015年那会,伊核协议(JCPOA)就靠着各方一轮轮谈判,才算把中东这个火药桶暂时按住。 但美国这次干脆带头反对,英法也紧随其后,投下反对票。理由照旧,指责伊朗没按协议行事,觉得豁免制裁相当于“惯坏”伊朗,放任其继续搞“小动作”。 特朗普政府的极限施压路线基本没变,一切都围着压制伊朗转。美国国内的政治氛围也让白宫不敢在伊朗问题上松口气,毕竟选民一听到“伊朗”就条件反射,压力山大。 英法德在表决前也没少发声明,嘴上说重视和平,实际行动却跟着美国走,欧洲这会儿正夹在美伊之间,左右为难。 值得一提的是,快速恢复制裁的机制本来是应急用的,可最近英法德绕过了原有争端解决程序,操作上有点“走捷径”,这让中俄颇有微词。 中俄还是那套老思路,希望多边协商,别把事情推向死胡同。可惜在安理会,少数服从多数的道理这回没派上用场,9票反对直接把提案按下去了。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的发言,算是把美方的“双重标准”狠狠揭了一遍。他感谢中俄支持,说这不仅是对伊朗的力挺,更是对多边主义的坚持。 他的话有点分量,尤其是拿以色列和伊朗的核问题做对比。以色列拥有核武,中东谁都知道,但偏偏没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国际社会大多装聋作哑。 反过来,伊朗的核活动一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动不动就被怀疑、被指责,这种落差让伊朗心里极度不平衡。 要说伊朗的愤怒也不是没来由,2025年6月以色列才空袭了伊朗核设施,现场一片狼藉。 过去十年里,伊朗和以色列、沙特的地缘博弈越来越激烈,伊核问题早已不只是核电站的事,更牵动着整个中东安全神经。 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伊朗的安全感越来越低。 国际军控组织的数据也撑得住场面,以色列是中东唯一实际拥有核武的国家,却一路绿灯。伊朗一边被制裁一边还得自证清白,这种现实让“公平”两个字显得有点奢侈。 回头看看,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一度被吹捧为多边外交的典范。那时候,安理会各国一致通过第2231号决议,全球都盯着中东局势能不能安稳下来。 可惜好景不长,2018年特朗普政府一脚踩碎协议,单方面退出,还带头恢复制裁。 那一刻,伊核协议的信任基础直接坍塌。欧洲三国夹在中间,想维护协议又难顶住美国压力,最后只能半推半就,连带着走上了今天这个尴尬局面。 现在制裁一恢复,伊核问题又回到原点,十年间积攒下来的信任流失殆尽。单边主义重回主场,多边机制被边缘化。 中俄坚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努力争取外交空间,这份坚持在国际舆论场上其实赢得不少认同。 美国的毁约影响持续发酵,全球对其政策的可预测性越来越不信任。伊核问题成了大国博弈的缩影,谁都知道,靠极限施压只会激化矛盾,谈判桌才是唯一的出路。 安理会这场风波,表面上是一次失败的表决,更深层是多边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又一轮较量。制裁恢复后,伊朗的外交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中东的火药味也更浓。 中俄这次扮演的“维稳”角色,多少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一丝希望。 无论局势如何演变,历史的潮流始终偏爱对话与合作。联合国的舞台还在,关键是各方能不能静下心来,摒弃一己之私,把多边主义的旗帜举高一点。 世界越来越小,问题越来越大。伊核问题不过是个缩影,真正的难题,是如何让分歧的各方坐下来,重新找回那点点信任。国际社会只有合作和协商,才有可能解决眼前的僵局。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参考资料:安理会表决未通过,中方深表遗憾 2025-09-27 07:49·红星新闻 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未通过延长伊朗制裁豁免决议草案 2025-09-27 06:33·环球网

0 阅读:63
飞天史说

飞天史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