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河南濮阳,男子突然收到一条转账信息,有陌生人给他转了1300元转账

雷雷说趣 2025-09-27 13:54:22

“防不胜防!”河南濮阳,男子突然收到一条转账信息,有陌生人给他转了1300元转账。可还没等男子搞明白怎么回事,突然贷款公司的催收电话就来了,并要求男子连本带息偿还2430元。男子果断挂了电话,认为是骗子,可第二天,贷款公司电话又来了,这次要求男子连本带息偿还3731元,甚至还威胁男子,让男子和家人的生活不得安宁。男子气得直接报了警。 据澎湃新闻9月25日报道,9月7日,杜先生的建行账户突然收到了1300元的转账,对方的名字叫“杨爽”,但杜先生并不认识杨爽。 杜先生没敢动这笔钱,还联系了银行询问情况。银行工作人员的警觉性很高,让杜先生不要动这笔钱,然后报警。 杜先生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可能是自己的账号信息被泄露了,所以直接报了警。 然而还没等警方这边通知结果,在9月11日,杜先生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杜先生在“5秒速借”APP上借了1300元,现在连本带息要还2430元。 “1300元借4天就要还2430元?这不妥妥的高利贷?”杜先生立即向对方表示自己已经报了警,谁知对方竟在电话中辱骂杜先生。杜先生气得直接挂了电话。 9月12日,催收的电话又打了进来,对方直接开口要杜先生连本带息偿还3731元。杜先生正准备挂断电话,对方突然威胁到如果不还钱,以后就没安生的日子可过了。 杜先生还是直接挂断了电话,他不认为对方有什么能耐。可万万没想到,后续几天杜先生的手机上收到了不少验证码,有百度的、三一重工的、工信部的、财政局的,短信提醒几乎都没停止过。 无奈之下,杜先生再次向公安机关求助,同时找到媒体寻求帮助。 公安机关建议杜先生暂时不要处理这个纠纷,等他们这边调查出结果再说。记者则查询了“5秒速借”APP,发现不管是安卓还是苹果的应用商店都没有这个APP。 但是记者通过电话回拨功能找到了“5秒速借”APP的工作人员,对方坚称自己是正规的借贷平台,而杜先生的确找他们借过钱,还是通过人脸识别完成了借款。 这下杜先生更是懵了,他完全记不起来自己借过钱。于是记者要求工作人员出示下杜先生借款的手续,可对方却不同意,称这是隐私,不方便出示。 记者没打算放过这个机会,继续深挖消息,可当对方得知记者身份后,竟恼羞成怒,连记者也一块威胁了,还理直气壮地称自己放的就是高利贷,有专门的催收人员,让杜先生等着。 有网友对此表示:这也太嚣张了,强行给人放贷,而且还是高利贷,还开威胁和骚扰,这妥妥的就是犯罪。 还有网友表示:既然要人脸识别才能放贷,那就要问问杜先生什么情况了,别被当枪使了。 那这个贷款公司的行为该如何定性?是否构成犯罪? 按照记者调查的结果,这个放贷APP是没有工商注册记录的,说明是未经过正规途径注册,不知道是哪来的。 因此,这个行为就属于非法经营罪。 《刑法》第225条第3项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1~5倍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1~5倍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为什么是非法经营罪而不是非法放贷罪? 非法放贷罪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发放贷款,数额巨大的行为。 也就是说,非法放贷罪的处罚对象是经过监管部门批准建设的。 本案中,涉事APP并未经过监管部门批准设立,所以连经营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放贷了。 既然涉事APP具有营利行为,且经常性向不特定对象发放贷款的行为,已经扰乱了金融市场秩序,所以符合非法经营罪的构成条件。 至于暴力催收、勾结黑恶势力或者虚假诉讼等,视为加重处罚的情节。 此外,我国早就已经在大力打击高利贷行为了。超过24%以上的利息以及砍头息等,都是明令禁止的。 根据《关于修改《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决定》的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 其中“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自2019年8月20日起每月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比如:2025年8月份和9月份的1年期借款利率均为3%,4倍也就是12%,超过即不合法。 最后,有不少人和杜先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这也说明大家可能平时在浏览网页时或玩游戏时,会不小心点开一些小链接,然后输入了个人信息,导致被开通了网贷或者其他情况。因此,希望大家引起重视,不要去乱点这些小链接。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0 阅读:137
雷雷说趣

雷雷说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