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4天后,马科斯现身给中国大使送行,还请求中方能出手帮一把! 菲律宾多地

不简单的幸福 2025-09-27 13:25:58

消失4天后,马科斯现身给中国大使送行,还请求中方能出手帮一把! 菲律宾多地发生示威活动,马科斯一直没有露面,等到他再次现身,则是在给中方大使送行。而且,马科斯一改对中方的挑衅态度,不断对华示好。 马科斯不再提南海的挑衅言论,反而频频夸赞黄溪连为中菲关系的贡献,反复强调“坚定支持一个中国原则”,话里话外都透着要缓和关系的意思。 菲媒捕捉到一个细节:全程马科斯坐立不安,眼神闪躲,那股紧张心虚的模样,哪还有半点之前对华强硬的气焰?谁能想到,就在几天前,马科斯还在躲着不敢露面。 9月以来,菲律宾的示威从单一城市蔓延到全国,马尼拉黎刹公园聚集了上万民众,他们举着横幅抗议防洪工程中的贪腐丑闻——这场丑闻据称造成数十亿美元损失,最高可能达180亿美元。 总统府附近更是爆发激烈冲突,抗议者投掷石块、燃烧瓶,警方动用催泪瓦斯、水炮驱散,最终205人受伤、1人死亡,216人被捕,其中还有89名未成年人。如此混乱的局势里,马科斯却销声匿迹,外界甚至猜不透他是否还在总统府。 真正让马科斯坐不住的,不止是街头的抗议声,更是背后军方的态度。早在示威初起时,菲律宾军方就宣布进入“红色警戒”状态,但等抗议蔓延全国,军队却迟迟按兵不动,摆明了在“坐山观虎斗”。 这个场景像一根刺扎进马科斯心里——他太清楚父亲老马科斯的结局了。当年老马科斯为抓牢兵权,特意让亲属当菲军总参谋长,可全国示威爆发时,军方同样选择观望,等看清大势已去便立刻倒戈,直接导致他黯然下台。 如今历史重演,军方的沉默何尝不是一种“逼宫”?手里没了兵权的支撑,总统的位置不过是空中楼阁。更让马科斯绝望的是“盟友”美国的冷漠。这次示威能迅速升级,除了贪腐丑闻,粮食危机才是点燃民怨的导火索。 菲律宾早就是“粮食安全紧急状态”下的国家,2025年1月普通精米价格已涨到每公斤48.12比索(约合人民币5.9元),而马科斯竞选时承诺的“每公斤20比索”至今没兑现。 这个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2024年大米进口量创下468.4万吨的历史新高,可2025年粮食减产,缺口直接摆在台面上。以往遇到这种情况,中国总会伸出援手,但马科斯偏要在南海挑事。 一会儿在黄岩岛、仁爱礁搞小动作,一会儿拉拢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域外国家对抗中国,甚至盼着英国航母来撑腰,结果把中菲关系搞僵了。中资纷纷撤离,粮食援助自然没了下文。 走投无路的马科斯只能找美国粮商求助,可美方一句“美国粮食也减产”就把他打发了。所谓的“盟友”,关键时刻根本靠不住。这才有了马科斯急着见中国大使的一幕。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国内的烂摊子已经拖不起了:贪腐引发的信任危机需要平息,粮食缺口得赶紧补上,灾后重建更离不开外部支持。而能解决这些问题的,绕不开中国。 菲律宾的大米进口、基础设施建设,哪一样离得开中国市场和投资?之前他靠着对华挑衅刷存在感,如今才明白,挑衅换不来选票,换不来粮食,只会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可缓和关系哪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马科斯之前的操作早已消耗了中菲之间的信任。他一边喊着“对话”,一边允许美军扩大在菲军事基地;一边要粮食援助,一边在南海搞“碰瓷”。 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法,谁还会信?就像菲媒评论的,中国向来不缺诚意,但诚意是相互的,不是单方面的妥协。其实,马科斯的处境早有预兆。 他上台后总想靠“对华强硬”讨好美国,却忘了菲律宾的根本利益在哪。粮食安全是民生底线,中菲贸易是经济支柱,这些远比跟着美国搞阵营对抗重要。 如今民众用抗议喊出了诉求,军方用沉默敲响了警钟,美国用冷漠断了退路,他才不得不回头找中国,这哪里是“主动缓和”,分明是走投无路的无奈之举。 这场从挑衅到示好的转变,给所有依附霸权的小国提了个醒:把国家利益绑在别人的战车上,终究会被当成弃子。美国不会管菲律宾人的饭碗,更不会替马科斯稳住政权,能真正帮菲律宾解决问题的,只有平等合作的伙伴。 马科斯已经放出了缓和信号,但光靠送行时的几句好话远远不够。接下来要看他是否真能停止南海挑衅,是否能为中菲合作扫清障碍。 要是还想玩“边示好边碰瓷”的把戏,不仅赢不回信任,只会让民众更失望,到时候就算没有台风,街头的怒火也迟早会再烧起来。毕竟,民心不是靠虚话骗来的,国际关系也不是靠变脸换来的。 马科斯要是拎不清这一点,下一次躲起来不敢露面的时候,可能就真的没机会再出来了。

0 阅读:0

猜你喜欢

不简单的幸福

不简单的幸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