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英国女王访华的时候,国家找霍英东借车,没想到霍英东直接买了一辆与英国女王同款的劳斯莱斯,并且在访问结束后表示:不用还了,捐给内地做接待车!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86年秋日的北京,金风送爽,长安街两旁的银杏树披上了金黄的外衣。 外交部礼宾司的会议室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英国女王访华行程做最后准备。 这时,一份来自英方的特殊请求让在场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 女王希望乘坐无窗帘的敞篷车,以便更好地与市民互动。 这个看似简单的请求背后,却牵涉着复杂的外交礼仪与安全考量。 当时中国的外事用车以上海牌轿车为主。 虽然质量可靠,但显然难以匹配君主座驾的规格。 购买昂贵的劳斯莱斯又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议论。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有人提议向香港著名企业家霍英东求助。 消息传到香港时,霍英东正在审阅白天鹅宾馆的扩建方案。 得知国家需要帮助,他立即放下手头工作,亲自致电伦敦的劳斯莱斯经销商。 但考虑到女王座驾应当尽善尽美,他最终决定订购一辆全新的劳斯莱斯银影系列轿车。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还特意咨询了英国王室礼仪顾问,了解女王用车的具体规格要求。 10月的北京,秋意正浓。 当伊丽莎白女王的专机降落在首都机场时,那辆崭新的劳斯莱斯已经等候多时。 女王乘车途经长安街时,透过敞亮的车窗向沿途群众挥手致意的画面,通过电视转播传向世界,成为展现中国开放姿态的经典瞬间。 这次成功的接待工作,只是霍英东众多爱国义举中的一个缩影。 追溯他的成长历程,或许能更好地理解这份家国情怀的源头。 1923年,霍英东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期经历战乱,亲眼目睹国家积贫积弱带来的苦难。 这种经历塑造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19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西方国家对华实施禁运。 霍英东组织船队,冒着巨大风险向内地运输急需物资。 他坚持"平价供应"原则,甚至经常贴补运费。 当时一艘满载青霉素的货轮曾在公海遭遇盘查,霍英东机智地通过改变航线和伪装货单,最终将这批救命药品安全送达。 改革开放初期,霍英东是最早响应国家号召的港商之一。 他在广州投资建设的白天鹅宾馆,不仅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更注重培养本土人才。 宾馆开业初期,他亲自督导服务细节,小到餐具摆放,大到客房服务标准,都力求完美。 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白天鹅宾馆很快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在支持教育事业方面,霍英东的投入更是不遗余力。 他捐资兴建的英东体育馆、教学楼遍布大江南北。 令人感动的是,每次捐赠后他都会持续关注项目进展,确保资金用在实处。 曾有一次,他悄悄走访一所受捐学校,发现体育器材维护不善,当即安排专业团队进行整改。 2001年7月13日,当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时,卧病在床的霍英东激动得热泪盈眶。 尽管医生嘱咐需要静养,他仍坚持与奥组委召开视频会议,就场馆建设提出建议。 这种鞠躬尽瘁的精神,正是他一生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2006年深秋,霍英东在北京病逝。 遵照其遗愿,葬礼简朴而庄重。 覆盖着国旗的灵柩缓缓行进时,沿途群众自发肃立致敬。 这位爱国企业家用一生践行了"实业报国"的理想,他的故事也成为中外交流史上熠熠生辉的篇章。 回望霍英东的人生轨迹,从支援抗美援朝到助力改革开放,从促进体育交流到支持女王访华,每一个关键节点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他总说:"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国家的繁荣。"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位爱国企业家最深沉的情怀。 如今,当人们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英东游泳馆畅游,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会客,或是在各大校园的英东教学楼求学时,都在不经意间延续着霍英东未竟的事业。 这些实实在在的贡献,比任何言语都更能诠释"爱国"二字的真谛。 主要信源:(易车网——借车,直接买了台劳斯莱斯)
“中国人不守信用,19世纪年间白纸黑字签了永久割让土地条约,如今却要反悔!”20
【66评论】【1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