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真大!”9月湖南永州,一女子在山坳里看管石蛙,睡前检查房间时突然发现三条剧

桃花映面红 2025-09-26 16:09:20

“胆子真大!”9月湖南永州,一女子在山坳里看管石蛙,睡前检查房间时突然发现三条剧毒蛇正往床边爬,她没跑没叫,抄起木棍就把蛇全打死了,没想到网友吵翻了:有人夸她女汉子,有人骂她太残忍,女子一句话堵得所有人哑口无言。 清晨六点的永州山坳,雾气还没散尽,李姐(化名)就蹲在石蛙池边,手里拿着计数板清点蛙苗。池水里的幼蛙贴着网箱边缘游动,她指尖划过水面,突然停住; 网箱角落有几处细微的咬痕,“还好昨晚没让蛇闯进来”,她想起昨夜床脚那三条带菱形斑纹的短尾蝮蛇,后背仍有点发凉。 网箱上的咬痕,是她坚持每晚巡逻的原因。养石蛙近两年,她在山坳搭的简易棚屋成了临时家,周围几里没邻居,蛇鼠成了最常见的 “访客”。 石蛙苗是短尾蝮蛇的最爱,去年她没留意,一条蛇钻进网箱,一晚上咬死了 37 只幼蛙,损失近千元,那是她半个月的养殖成本。 从那以后,每晚睡前拿手电筒检查墙角、床底,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挑石蛙用的木棍也总放在床头,“山里的工具,得能干活也能防身”。 昨夜的惊险还历历在目。她照到床脚时,手电筒的光束突然被三条蠕动的影子挡住,菱形斑纹在昏暗中格外刺眼 —— 是短尾蝮蛇! 这种蛇在当地山里多,毒性强,去年邻村有个采药人被咬伤,因为离卫生院远,送到时已经休克,虽然后来救过来; 却留下了手脚麻木的后遗症,医生说这是神经损伤的后遗症,被短尾蝮蛇咬伤的人里,15% 都会有类似问题。 当时她没多想,抄起床头的木棍就冲过去。第一条蛇刚游到床边,木棍就砸在它头部,当场没了动静;另外两条受惊往墙角窜,她追上去时,蛇已经蜷成一团,吐着信子准备攻击。 “要是让它们钻进蛙池,或者藏在床底,今晚就别想睡了”,她咬着牙,又补了两棍,直到蛇不再动弹,最后还搬来石头砸烂蛇头,“山里的蛇狡猾,万一装死反扑就麻烦了”。 今早打开手机,视频下的评论让她有点意外。有人夸她 “女汉子”,说换了自己早吓慌了;也有人骂她 “残忍”,说该把蛇放生到山里。 她对着屏幕叹了口气,点开相册里存的照片,那是去年被蛇咬死后的石蛙苗,密密麻麻浮在水面上,“这些人没养过石蛙,不知道蛇对蛙池意味着什么”。 石蛙养殖要控制水温、水质,还要防天敌,她每天凌晨起来换水,傍晚投喂饲料,好不容易把蛙苗养到三厘米,“一条蛇就能毁了大半心血”。 更没人知道,山里遇到危险,根本等不起救援。她的棚屋在山坳深处,手机信号弱,打救援电话得跑到山顶,来回要四十多分钟。 去年有次暴雨冲垮了网箱,她想找消防帮忙,在山顶站了半小时才打通电话,等消防员赶到,水已经漫过了半个蛙池。 “城里遇到动物能找物业、找消防,山里只能靠自己”,她想起那些骂她的评论,觉得有点委屈,却也理解,“他们没在山里住过,不知道敬畏自然得先能保护自己”。 上午十点,雾气散了,李姐把挑石蛙的木棍靠在棚屋墙角,又去检查网箱。她在池边加了一圈铁丝网,还撒了些当地老人教的驱蛇草药,“多做一点,就少点风险”。 池里的蛙苗还在游动,阳光穿过树叶照在水面上,她想起昨夜手里的木棍,那不是残忍的工具,是守住生活的依仗。 对山里的养殖户来说,生存智慧从来不是空谈的 “善待”,而是先护住自己的劳动成果,先活着,才能把石蛙养下去,才能在这片山坳里继续扎根。 如今,李姐的石蛙池已经加了三层防护网,床头的木棍换成了更趁手的竹制工具,既能挑拣蛙苗,也能应对突发情况。 她偶尔会在视频里分享养殖日常,教网友分辨短尾蝮蛇的特征,“不是要大家去打蛇,是想让更多人知道,山里的生活有不一样的风险,每个选择背后,都是为了好好活下去”。 山坳里的风还在吹,蛙池里的幼蛙慢慢长大,她手里的工具换了又换,不变的是对生活的踏实守护,那才是山里人最真实的生存智慧。

0 阅读:165

评论列表

浪淘沙

浪淘沙

2
2025-09-26 16:45

果断!赞!

大马

大马

1
2025-09-26 16:56

三只蛇去头去皮,满满一锅,一个人还吃不完,这可比石蛙好吃多了,千万不要扔了,多可惜

桃花映面红

桃花映面红

桃花映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