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炸毁美军22艘舰艇,188架战斗机,大获全胜。策划者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26 14:30:21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炸毁美军22艘舰艇,188架战斗机,大获全胜。策划者山本五十六得知消息后,却颓废地坐在椅子上:“我们完了,日本必败无疑!” 山本五十六,他是个极度清醒的赌徒,一个懂算术的战略家。早年间,他没少跟美国打交道,甚至还在哈佛大学留过学,后来又在美国当过好几年的海军武官。这段经历太重要了,它让山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美国,一个跟日本军部宣传里完全不一样的美国。 他亲眼见过底特律的汽车工厂,那生产线开动起来,一天下线的汽车比日本一年产的都多。他还了解美国人,平时看起来自由散漫,可一旦被惹毛了,那种团结起来迸发出的力量,根本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能比的。 所以,在日本高层那帮人叫嚣着要跟美国开干的时候,山本是头一个站出来泼冷水的。他不止一次在内部会议上说:“跟美国开战,我们顶多能风光个半年到一年,再往后,我可没什么信心。”他心里有本账,算得明明白白:日本的国力,撑死了也就是美国的十分之一,拿什么跟人家打消耗战? 可那时候的日本,已经被军国主义的战车绑架了,刹车早就失灵了。深陷中国战场这个大泥潭,资源越打越少,国际上的路也越走越窄。特别是美国掐断了对日本的石油出口,这一下等于直接捏住了日本战争机器的喉咙。 对日本来说,不动手是等死,动手是找死。高层最后选了后者,决定赌一把国运。 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就扔到了山本五十六手上。他是联合舰队司令,他反对,但这仗必须由他来打。作为一个军人,他只能服从。但作为一个清醒的赌徒,他决定要赌就赌一把大的,用一次雷霆万钧的突袭,把美国太平洋舰队彻底打残,为日本“南下”抢夺东南亚的石油和橡胶,争取宝贵的时间窗口。 于是,就有了震惊世界的“偷袭珍珠港”。 从战术上看,这次行动无疑是完美的。夏威夷时间1941年12月7日的清晨,美军还在睡梦中,炸弹就跟雨点一样砸了下来。港口里那些并排停着的战列舰,成了活靶子,一艘接一艘地起火、爆炸、沉没。整个珍珠港,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地狱。 消息传回东京,日本举国沸腾。报纸上全是“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豪言壮语,老百姓提着灯笼上街游行,庆祝这史无前例的“大胜利”。 可就在这片狂欢的声浪里,山本五十六,那个一手策划了这一切的人,却对着战报,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对身边的参谋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我们只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 他为什么这么悲观?因为他看到的,是这份辉煌战报背后,那几个致命的“窟窿”。 第一,也是最要命的一点,他最想打掉的目标,一个都没打着。 山本这次行动的核心目标是什么?不是那些傻大黑粗的战列舰,而是美军的航空母舰!在广阔的太平洋上,谁掌握了航母,谁就掌握了制空权和制海权。山本比谁都清楚,未来的海战,是航母的天下。可偏偏就在袭击当天,美军在太平洋的三艘航母,“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和“企业”号,全都因为各种原因出海了,一艘都不在港里。 打沉再多战列舰,都只是在给美国的“过去”送葬。而航母安然无恙,就意味着美国的“未来”毫发无损。 第二,珍珠港的“软件”设施基本完好。 一场成功的突袭,不仅要摧毁敌人的战斗力,更要摧毁敌人的战争潜力。山本的飞行员们炸沉了军舰,炸毁了飞机,但他们忽略了港口的油库、船坞和维修设施。那几百万吨的燃油,足够太平洋舰队烧上好几个月,完好无损。那些巨大的修理船坞,也基本没被破坏。 这意味着珍珠港这个美军最重要的前进基地,很快就能恢复运转。受伤的军舰可以就地维修,舰队可以迅速补充油料再战。山本原本指望能把美军的腿打断,让他们半年内动弹不得,结果只是让人家崴了脚,贴个创可贴,过几天又能活蹦乱跳了。 第三,也是最根本的一点,他彻底点燃了美国的怒火。 不宣而战,在哪个时代都是最招人恨的流氓行径。这一炸,把美国国内所有的孤立主义、反战情绪,全都炸得烟消云散。罗斯福总统发表了“国耻日”演说,整个美国社会瞬间同仇敌忾。山本知道,当这个国家的工业机器为了复仇而全力开动时,那将是怎样一种毁天灭地的力量。 仅仅半年后,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爆发。美国人靠着那几艘幸存的航母,以及破译的日军密码,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日本一次性损失了四艘主力航母,还有几百名最精锐的飞行员,元气大伤,从此彻底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战略主动权。 从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丛林血战,到马里亚ナ海上的“猎火鸡大赛”,再到莱特湾的最后决死冲锋,日本海军就像山本预言的那样,一步步被美国的“物量”活活耗死。美国的飞机像蝗虫一样多,军舰像下饺子一样下水,而日本的舰艇,沉一艘少一艘,飞行员,死一个少一个。 这场山本从一开始就看透了结局的战争,他自己也没能看到终点。1943年4月,他的座机在视察前线途中,被美军战斗机截击,山本当场毙命。

0 阅读:91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