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新加坡媒体称:中国的歼-10和霹雳-15虽然在实战中击落了法国阵风,但这并不代表中国的装备比西方先进,他们认为阵风失利,是因为没有发挥出体系作战的优势。 去年5月,一场突如其来的空战发生在印巴边境上空,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中国制的歼-10CE战斗机,通过默契配合预警机和数据链,悄无声息地接近目标,霹雳-15导弹一出手,就让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斗机应声落地。 那天印度损失了四架阵风,有关飞机编号和实际情况,英国方面都做了详细记录。可印方始终拿不出这些飞机还在役的证据。 这样实打实的结果,却被有些新加坡媒体解释成“印度没有把体系打出来”。光靠一句“没体系”就能解释一切吗?大家都知道,双方都配了预警机、都用着数据链,为什么结局会差别这么大? 其实,关键在于双方战机的底子。歼-10CE的核心是先进的KLJ-7A雷达,体积大、模块多,最大探测距离能到两百多公里,能早早找到对手。 反观阵风用的RBE2-AA雷达,无论是天线大小、探测能力还是反应速度,都明显吃亏。这种差距一摆出来,胜负其实有了答案。对手还没靠近就已经被发现,等阵风反应过来,导弹直接打到了眼前。 歼-10CE不光能看得远,动手也特别利索。它配的霹雳-15导弹,无论是射程还是飞行速度,欧洲流星导弹根本追不上。 更重要的是,霹雳-15在杂乱的电磁干扰下命中率照样高,实际战场表现绝非纸上谈兵。阵风本事再大,面对来势汹汹的攻击,也只能被动挨打。 歼-10CE本身的设计也很讲究,进气口结构加上隐身涂层,雷达扫一圈不容易逮到它的影子。阵风还是老方法靠干扰应付,厉害是厉害,但一旦暴露,很难再抢回主动权。 2024年卡塔尔演习,歼-10CE和欧洲台风战机刚一碰头,比分9比0,整个现场都瞪大了眼睛。别说台风原本在欧洲挺有名气,结果一次交手还真让人大跌眼镜。装备有差距,体系再好也补不上短板,这才是现实。 说到底,什么是“打体系”?预警机、数据链通通要有,可东西都配齐了,最后还是看装备有没有料。美国F-35全球知名,关键也要一整套体系支持才行。 乌克兰的例子摆在眼前,再好的武器如果没有配套的体系,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指望光靠嘴上一句“我们也用体系”,最后依然难敌实力的较量。 这些真实的对抗结果摆在这里,藏不住也抹不掉。只要回头看一看歼-10CE和霹雳-15这些年的表现,就能明白,强大的武器再加上成熟体系,才是现代空战的制胜法宝。
5月,一个印度的退役中将,对着镜头特诚恳地说:我们宁愿跟中国打一仗,也不想跟巴基
【1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