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湖北宜昌,8岁女孩因没写作业被家长批评离家出走,没想到,她饿了捡废品卖钱买吃

凹脸的三体人 2025-09-26 11:04:51

9月湖北宜昌,8岁女孩因没写作业被家长批评离家出走,没想到,她饿了捡废品卖钱买吃的,晚上在楼道过夜,被小区物业人员巡查发现报警,妈妈见到她时,抱着她号啕大哭,这种情景,如果你站在现场,大概会先愣住,不知道是心疼,还是更无力,孩子蹲在楼梯拐角,紧紧抓着那只装着矿泉水瓶子的塑料袋,整个人缩在一处阴影里,看到物业叔叔靠近,她本能往后缩了一下,神情戒备又慌张,这时候,妈妈的哭声在楼道里回响,有路人停下来张望,没人发出声音,气氛凝固成一团,每个人大概都不愿意相信,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能独自撑过一个晚上,夜里楼道冷得很,铁门偶尔响一声,她就条件反射地蜷缩起来,把外套裹得更紧,她没掉眼泪,也没开口喊妈妈,也许在她心里,这一切跟自己是不是“听话的孩子”有直接关系 白天的时候,她绕着小区转,不知道为什么,垃圾桶旁边成了她的安全区,看见有别的小朋友走近,她反而主动躲开,甚至有人好奇问她在干什么,她只是低头捡东西,脚下的鞋子都快磨破了,一只鞋带松松垮垮拖在地上,有邻居看见了,回头跟保安说了句“小姑娘是不是走丢了”,大家面面相觑,没有人立刻上前搭话 物业人员夜里巡查时发现她,那个场景被小区监控拍了下来,视频里能看见小女孩怯生生跟着大人往门口走,灯光打下来,她的影子很长很细,母亲冲过来的一瞬间,手都在发抖,孩子没有挣扎,也没有反抗,只是站在那里,安安静静地让妈妈抱住 有心理学者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专门谈到,八岁的孩子认知还很有限,很多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会让他们产生“被抛弃”的真实恐惧感,尤其是类似“你走吧,我不要你了”这样的冲动表达,很可能直接击中孩子的安全感,短时间内根本无法释怀 此前南京师范大学的一项关于儿童心理承受力的研究就显示,6到10岁这个阶段,孩子往往很难准确区分父母的气话和真正的意图,他们更倾向于相信字面意思,哪怕大人只是随口说说,孩子也会默默记在心里,甚至引发极端行为,家长的情绪管理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 知乎上有人分享过类似经历,说小时候因为挨骂,夜里跑到小区角落躲了半天,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记得那种无助和慌张,有人说,这不是单纯的害怕,而是突然之间觉得全世界都不再需要自己,那种孤独感很难消散 在医院、学校和社区心理咨询中心,经常会接到这样的案例,孩子出现回避沟通、情绪失控或人际退缩,追溯原因,发现根源都在家庭日常细节里,语言上的伤害很难被及时察觉和修复,孩子敏感的神经长期处在紧绷状态,很多成年后的心理障碍都能找到童年的影子 有的家长看见报道之后留言,说其实自己也控制不住脾气,偶尔说了狠话事后才后悔,可道歉之后,孩子的那种眼神却久久挥之不去,心里总有疙瘩解不开 《人民日报》曾在2023年针对家庭教育做过专题报道,专家呼吁家长在情绪管理、沟通方式上要有更高的自觉,强调儿童早期心理健康对于成长轨迹的决定性作用 这类事件总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不知道你怎么看,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或者想法欢迎一起聊聊,信息来源见《长江日报》《人民日报》及南京师范大学相关研究。

0 阅读:80
凹脸的三体人

凹脸的三体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