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人体以横膈为界,上半身属阳,象征着充满活力、温热升腾的能量;
下半身属阴,代表沉稳、滋养的特性。
而脾胃居于人体中部,如同交通枢纽般,承担着运化水谷精微、输布气血津液的重任,维系着上下阴阳的平衡与沟通。
一旦脾胃功能失调,无论是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还是久坐少动,都可能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出现气机阻滞、痰湿内停等状况。
此时,脾胃这个枢纽不再畅通,上半身的阳气无法顺利下达温煦四肢,下半身的阴液也难以向上滋养。
于是,人体便呈现出上热下寒的特殊状态:
上焦虚火上炎,引发心烦气躁、口干口苦、咽喉肿痛;
下焦虚寒凝滞,表现为腰膝酸冷、手脚冰凉,甚至腹泻便溏 。
这种上下失衡的局面,正是脾胃功能障碍打破人体阴阳动态平衡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