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

芸霄记史 2025-09-25 17:45:15

[微风]志愿军被俘最高将领吴成德,回国后被开除党籍军籍,生活艰苦,1996年,吴成德将军在84岁高龄时与世长辞,他的一生可谓传奇而坎坷,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   老人去世后,人们在遗物里翻出整整一盒汇款单,纸张已经泛黄,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日期和金额,跨度足有十四年。   收款单位大多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备注里常常写着“希望工程”“资助吕梁山区学生”。   这一笔笔钱,加起来足够在当年买套房,可谁能想到,他生前却一直过得极其简朴,天天玉米面、红薯干度日,衣服洗旧了再补,电视机还是邻居淘汰的旧货。   大家这才恍然,他所谓的“省吃俭用”,竟是默默支撑着无数孩子上学的希望。   这位名叫吴成德的老人,表面是个沉默低调的老场长,其实他曾身处战火最残酷的地方。   1951年,他率部在朝鲜战场陷入绝境,180师孤立无援,带着伤病员在深山里困守一年多,战士只能啃草根度日。   眼看大家饿得走不动,他忍痛宰掉自己心爱的战马,和干部一起把肉分给兄弟们续命。   可终究还是突围失败,被美军围困,他换上炊事员的衣服混入队伍,仍没逃过被俘的命运。   在釜山战俘营,美军很快起疑,这个“伙夫”背后身份不凡。审讯时威逼利诱一起上,想套出部队番号和指挥情况。   可吴成德咬死自己只是给人炒菜的,哪怕饿饭、挨打,都一句多余的话没说,三年关押,他愣是守住了秘密。   战俘交换后,他的身份才暴露,可等待他的不是鲜花,而是一纸处分。   政策要求严苛,他被直接开除军籍、党籍,昔日指挥千军万马的政委,就这样成了辽宁盘锦大洼农场的一名场长。   这里荒凉贫瘠,盐碱地寸草难长。换别人大概早心灰意冷,他却天天天不亮就下地研究土壤,亲自钻进稻田示范插秧。   几年下来,盐碱滩变成了良田,他自己却从不提过往的功绩,连家人都不知他曾是抗美援朝的将领。   直到1982年,国家为志愿军战俘平反,七十岁的吴成德,终于等来了迟到的公正,重新恢复党籍军籍,也安顿在山西的干休所生活。   那时退休工资已算富足,可他从不留钱在身边,几乎每个月都要往邮局跑,把钱一笔一笔汇到贫困地区。   有的用来资助吕梁山里的孩子交学费,有的帮女童念完中学甚至大学,他坚持到几个孩子考上大学,一个成了教师,一个成了医生,又回家乡服务。   可他们直到很久以后才知道,背后的“恩人”,曾经是在战场上浴血的志愿军老兵。   吴成德在新世纪初离世,葬礼简单得连亲友都没几个,他留下的不是遗嘱和家产,而是那叠厚厚的汇款凭证。   人们这才看清,这位老人一生承受过误解、委屈,却始终没有弯腰。   他是真的硬骨头,在战俘营没动摇,在农场不消沉,在晚年选择用爱撑起后辈的未来。   吴成德的一生,像条布满坎坷的山路,走得艰难,却一路坚守。   他不靠豪言壮语,不需掌声鲜花,却把忠诚与善良刻进了生命。   等到最后,留给后人的是一种沉甸甸的重量。 【信源:山西省地方志官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战俘政策解析】

0 阅读:2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