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坦言“失望”,因为在申办名单上,不见中国

寻觅往昔风华 2025-09-25 12:18:29

国际奥委会对 2036 年奥运会的申办坦言 “失望”,因为在申办名单上,不见中国的身影,上海、成都、广州,这三座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大城市,这一次,齐齐选择了沉默。   眼下已经有不少国家公开表达了兴趣,印尼的新首都努山塔拉、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卡塔尔、多次喊话的印度,都在角逐这个全球瞩目的舞台,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过去不止一次在不同场合提到,他希望中国继续站出来,毕竟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让世界见识过中国的办赛水平。   但中国体育主管部门回应得很清楚,没有计划,强调的是“量力而行”,这不是空穴来风,此前甚至有媒体报道青岛有意申办,但很快被辟谣,看着名单上热情高涨的竞争者,再对比中国城市的低调,国际奥委会的落差感就显得格外明显,大家觉得这是“战略选择”,还是“错失机会”?   把目光拉长一点就能看明白,过去很多国家争着办奥运,不惜举债盖场馆,结局往往是热闹一阵子,收尾全是烂尾楼。,雅典的荒草场馆,里约的空壳体育馆,已经是经典反面教材。   北京当年把奥运办成了高光时刻,但赛后维护成本也不轻,更何况,中国今天的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已经不靠一场盛会来证明,高铁出海,航天突破,新能源车狂飙,这些才是硬通货。   花几千亿去办奥运,还要背负维护压力,不如把钱砸到全民健身、冰雪普及、社区运动场,让更多普通人受益,这种算账方式,才是真正符合现实的选择。   国际奥委会急也有理由,他们在传统模式里过于依赖东道国埋单,巴黎的预算从六十多亿欧元翻到一百二十亿,东京奥运会同样超支,单靠一城一国来消化,风险越来越高,中国的冷处理,正好把问题摆到桌面上:不改革,这个盛会就会变成“富豪俱乐部”,越来越多国家敬而远之。   而且,奥运赛场规则调整过多,乒乓球、举重这些中国优势项目被限制名额,本身也让中国观众感到不快,年轻一代的兴趣也在转移,电竞赛事的关注度正在追平甚至超过传统比赛,巴黎奥运的转播权收入已经下降,连社交媒体的话题度都被短视频宠物抢走了,这样的趋势,如果国际奥委会还抱着老路子不放,只会把自己逼到角落。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把奥运会重新设计成“共享型”的舞台,多城市协办,分摊成本,降低负担;把更多心思放在可持续利用上,不是赛后留下孤岛般的场馆;在项目设置上,和新兴运动接轨,拥抱电竞、街头文化、极限运动,让年轻人真正找到代入感。   如果国际奥委会能走出舒适区,那奥运会依然能保持独特的光环,如果继续自说自话,只想靠卖转播权和门票维持大场面,最终结果可能就是越来越少国家愿意接盘,中国的沉默,不是缺乏实力,而是一种态度——告诉世界:游戏规则该改一改了。   金牌的荣耀固然重要,但当奥运不再贴近民生,它就会慢慢失去吸引力,真正的未来,是把竞技和生活结合,把荣耀和普惠并行,让全世界都能享受体育的喜悦,如果有一天奥运会真的改成多国巡回制,你会觉得它还能保持原有的魅力吗?   参考资料:湖南日报——2036年奥运会举办权竞争激烈,多国有意申办

0 阅读:1
寻觅往昔风华

寻觅往昔风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