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特朗普正式宣布了! 9月25号美国消息,特朗普政府和欧盟达成新贸易协议,给欧盟的汽车加了15%的关税,这事其实8月1号就悄悄开始了,这次算是正式发文。 车企的寒冬现实 协议官宣背后,德国车企早已寒意刺骨。宝马上半年净利润暴跌29%,梅赛德斯-奔驰更是惨遭腰斩,从61亿欧元滑落至27亿欧元。保时捷每卖出一辆车,就有近4亿欧元的利润被关税吞噬。 特朗普政府这份“追溯至8月1日生效”的公告,看似将关税从25%降到了15%,实则是给欧盟车企套上了一道挣不脱的枷锁。这10个百分点的“让步”,背后是冯德莱恩那句无奈的“最佳结果”。 供应链的隐形战争 战火远不止在整个展厅蔓延。美国对钢铁、铝原材料仍维持50%的高关税,这像一把钳子,从源头掐住了欧洲制造的咽喉。上游供应商的成本压力层层传导,最终压在每辆车的价格标签上。 更精妙的是“汽车及零部件减免取决于欧盟是否立法降低美国产品关税”这一手。美国用关税作杠杆,试图撬开整个欧洲市场。这场博弈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只有全球产业链被撕扯的裂痕。 转型路上的致命一击 关税危机袭来时,德国车企正处在电动化转型的泥泞中途。面对中国新能源品牌的迅猛崛起和美国特斯拉的先发优势,欧洲巨头们本就步履维艰。 现在每年数十亿欧元的额外关税负担,可能抽走他们转型最急需的血液。当资金被迫用于填补关税窟窿,研发投入必然捉襟见肘。这记重拳,可能打乱整个欧洲汽车工业的转型节奏。 东方成为新锚点 “汽车行业的未来在中国。”德国权威专家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的判断一针见血。宝马与中国科技公司联合开发智能驾驶系统,大众积极推进本土平台合作,这些动作传递出清晰信号。 当西方市场政策朝令夕改,德国车企开始把中国视作全球最稳定的“锚点”。这里不仅有庞大的市场,更有完整的供应链和清晰的增长前景。跨国企业的战略重心正在悄然东移。 普通家庭的账单 最终为这场大国博弈买单的,永远是普通消费者。美国中产家庭发现,心仪的欧洲车价格水涨船高,购车计划不得不重新规划。而所谓的“保护本土企业”,很可能导致市场选择更少、创新动力不足。 贸易战从来没有真正的赢家。当政策不确定性成为常态,全球经济的复苏之路必将更加崎岖。这场美欧贸易协议,究竟是休战牌还是新硝烟,恐怕需要时间来验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特朗普正式宣布了! 9月25号美国消息,特朗普政府和欧盟达成新贸易
小小白观天下
2025-09-25 11:36: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