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明牌了!我们必须做好全面脱钩的准备。也不仅仅是中国要与美国脱钩,美国也在时刻

不负赋墨尘 2025-09-25 10:42:50

基本明牌了!我们必须做好全面脱钩的准备。也不仅仅是中国要与美国脱钩,美国也在时刻准备着与中国脱钩,因为美国也不想受到中国的制约!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这几年,中美关系闹得挺僵,大家都看在眼里。贸易上本来是你来我往、互利共赢的事儿,现在却像在拔河,谁都不想退一步。中美之间,你盯着我,我防着你,脱钩这个词,从过去只是一种威胁,现在已经逐渐变成双方在暗暗做准备的方向。   其实,说到底,不光是中国要准备,美国也在谋划。中国怕再次被卡脖子,美国怕自己被中国“牵制”。两边心里都明白,全球供应链绑得死死的,要真想切断可不是一句口号那么简单。   咱们经历过被卡脖子的痛,就知道供应链自主有多重要。尤其是芯片这类关键环节,一旦别人断供,整条产业链可能就瘫痪。所以,中国早早就把“自主可控”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   拿新能源产业来说,工信部公开的数据就很直白:全球光伏组件里,超过八成都产自中国。新能源车更不用说,2024年出口量突破600万辆,已经连续四年稳居全球第一。这不是刻意和美国对着干,而是把命脉产业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市场布局上,中国也没傻傻地只盯着欧美。东南亚、拉美、中东这些新兴市场逐渐成了重要支点。中欧班列就是个典型,2023年开行量超过2.7万列,相当于多修了几条供应链的安全通道。   这样一来,就算哪天欧美市场突然加税或者断供,中国也能有别的选择。   而且,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做脱钩的准备,不是主动盼着脱钩,而是防止哪天真被逼到那一步。平时该搞自主研发的就全力搞,该保持开放的就继续开放。只要别人遵守规则,中国依然欢迎他们来投资、建厂、做研发。   再看美国,嘴上喊自由市场,手上干的却是筑墙的事。去年落地的《芯片与科学法案》,一下子砸了520亿美元,就是要扶持本土芯片产业。   与此同时,美国还拉上荷兰、日本这些盟友,对中国出口先进制程的设备一刀切,14纳米以下的芯片生产线几乎被堵死。   除了技术封锁,美国还搞“友岸外包”。意思就是把产业链搬到所谓的“友好国家”,比如印度、越南。苹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被要求把部分产线挪到印度。   可结果大家都看见了:印度工厂的良率只有中国的一半不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最后还得派中国工人过去救火。这样折腾一圈,成本更高了,效率却更差。   本质上,美国这么干还是老一套的霸权思维。过去几十年,美国靠技术优势和产业链高端地位赚得盆满钵满。现在看到中国在新能源、5G、特高压这些领域追了上来,就想通过脱钩把中国摁在低端环节,自己继续稳坐上游。     问题是,全球供应链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中国现在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这个体量摆在那儿,不是说切就能切开的。   特斯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上海超级工厂一年产能,比美国本土的还要多。如果真脱钩,特斯拉自己都得先跳出来反对。再比如苹果,光中国市场的营收就占到它全球营收的20%以上。真要彻底分开,苹果的股东能同意吗?   换句话说,美国要脱钩,首先得说服自己的企业。可资本是逐利的,你让他们放着真金白银不赚,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全球化走到今天,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行逆流而动,只会让市场变小,让盟友心里犯嘀咕。美国盟友跟着搞了一些限制措施,可私下里也心疼自家企业的损失。长期下去,美国自己的市场规模被拖小,信任感也会被消耗。   中国这边的思路其实挺清晰,第一,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才不会怕别人封锁。第二,继续保持对外开放,不搞关门主义。只要守规矩,谁都能来中国发展。   这就是所谓的“两手准备”,一手是自主创新,防止受制于人;另一手是合作共赢,继续吸引全球资本。比如新能源产业链,中国不光做整车出口,还欢迎特斯拉、宝马在中国建厂,把研发环节也带进来。   这样一来,中国企业和外企就能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说到底,中国并不盼着脱钩。因为全球化是大趋势,合作总比对抗好。但如果美国硬要往这条路走,中国也不会毫无准备。   那么问题来了,中美脱钩,谁输谁赢?从眼下的情况看,美国打的算盘很大,但效果并不理想。它砸钱搞芯片产业,可短期内难以摆脱对全球市场的依赖。它想转移产业链,但印度、越南的基础设施和工人素质,远远追不上中国,最后反而抬高了成本。   中国这边,虽然短期内也会有压力,但长期看反而被逼出了自主创新的动力。新能源车、光伏、5G这些领域的成绩,说明只要下决心搞研发,中国是能追上去的。 脱钩说起来容易,真要完全切开却非常难。美国喊得凶,但它的企业不答应;中国做好了准备,但并不主动寻求。最后很可能的结果,就是边打边谈、边脱边连,看似较劲,其实还离不开对方。

0 阅读:0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