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攻占苏州后,李鸿章一口气杀掉了八个投降的太平军王爷,引起一片哗然。有御史弹劾李鸿章,但却被慈禧挡下。 1863年11月28日深夜,一名太平军士兵踉踉跄跄地冲进淮军大营,带来了纳王郜永宽的密信。 信中的大意是,愿意除掉慕王谭绍光并献出苏州城,希望能获得总兵的官职,同时确保手下将士的安全。 李鸿章看了信后来了精神,因为苏州已经打了三个月,没想到却出现了重大转机。 三天之后,“洋枪队”的戈登成了这场投降交易的 “担保人”。郜永宽见有戈登作保,不再犹豫,答应很快会除掉谭绍光。 12月4日,慕王府内气氛格外诡异。 谭绍光目光扫过眼前八位神色慌乱的将领,说:“再坚持一个月,忠王的援兵必定会赶到!” 话音刚落,伍贵文就开始小声抱怨,汪安钧也跟着随声附和,希望能为部队寻找一条生路。 谭绍光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斥责,就在这时,郜永宽突然拔剑刺向谭绍光的胸口,周文嘉则从背后紧紧抱住谭绍光的胳膊。鲜血溅洒,谭绍光圆睁着双眼,被汪有为割下了头颅。 第二天清晨,苏州的城门缓缓开启。郜永宽手捧谭绍光的首级,跪在李鸿章面前,身后跟随着七万多太平军降兵。 李鸿章微笑着将郜永宽扶起,说:“将军真是识时务的俊杰,明天就跟我进营接受封赏吧。” 郜永宽满心欢喜,完全没有留意到李鸿章深厚程学启眼中暗藏的杀气。 12月6日,淮军大营张灯结彩,看上去就像是在庆祝投降的盛大典礼。 郜永宽带领着汪安钧、伍贵文等七人前来赴宴,他们都是曾经的太平天国“王爷”。 李鸿章笑脸相迎,指着桌上的盛宴说:“各位立下如此大的功劳,我理应向你们行礼拜谢。” 酒过三巡之后,李鸿章突然举起酒杯问道:“各位的部队遣散了不少吗,但听说还留了两万多精锐士兵,不如就将他们编入淮军如何?” 郜永宽愣了一下,连忙拱手回答:“这些将士跟随我多年,能不能让我继续统领他们?如果能赏赐我一个苏州总兵的职位,我必定会为朝廷效犬马之劳。” 李鸿章等得就是郜永宽的拒绝,他猛地将酒杯摔碎,帐篷外马上冲进来一群手持钢刀的士兵。 郜永宽等人这才明白自己中了圈套,嘶吼着冲向帐篷门口,程学启一挥手,士兵一拥而上,将八人砍死。 接着,淮军向未被遣散的二万多太平军降军发起攻击,将其大部杀死。 杀降的消息在当天晚上就传到了戈登的耳中,他气急败坏之下,拿着左轮手枪要找李鸿章决斗,还扬言要将苏州城归还给太平军。 但李鸿章早已做好了准备。他给曾国藩写了一封私信让其出言相助,随后又向朝廷上奏,摆出以退为进的姿态,表示愿意接受惩罚。 最后,慈禧授意恭亲王奕訢亲自出面安抚,让英国公使去劝说戈登。戈登最终选择妥协,在李鸿章发布的 “杀降事件与戈登无关” 的告示上签了字,这才悻悻离开。 就在此事眼看要揭过去时,御史刘毓楠突然递上了弹劾奏折,痛骂李鸿章 “让天下人失去信任”,请求朝廷 “依法严惩李鸿章,以儆效尤”。 这份奏折在朝堂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不少官员纷纷附和指责,认为杀降会让太平军今后拼死抵抗,不再选择投降。 可慈禧太后却不以为然,反而赏赐给李鸿章一件黄马褂,将他晋升为太子少保。如此一来,堵住了众人的嘴,也让李鸿章摸清了朝廷的底线,只要能够平定太平军,采用强硬的手段也没有什么关系。 但杀降带来的后遗症很快就显现出来。常州守将陈坤书得知苏州杀降的消息后,和淮军拼死作战,使得淮军付出了很大的伤亡。 曾国藩对李鸿章的“杀降”并未表示任何反对,反而多次出言回护;而在浙江作战的左宗棠,则对李鸿章的这种做法颇不以为然。由此也可以看出,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三人的大不同。
淮军攻占苏州后,李鸿章一口气杀掉了八个投降的太平军王爷,引起一片哗然。有御史弹劾
绝世剑王
2025-09-25 00:36:52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