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解放后,抗日英雄谢晋元遗孀带着4个儿女流落街头、走投无路,抱着试一

良奥谈娱乐圈 2025-09-24 17:43:52

1949年上海解放后,抗日英雄谢晋元遗孀带着4个儿女流落街头、走投无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写了一封求助信,递给了陈毅市长。她没想到这封信会改变一家人的命运,更没想到会为那些被遗忘的抗战老兵带来生机。 凌维诚这辈子都忘不了,她带着四个孩子从广东蕉岭老家辗转回到上海,手里攥着最后几块银元,心里盘算着怎么在这座陌生的城市活下去。 十年没回来,上海变了,她也变了。当年那个会弹钢琴、爱唱歌的上海小姐,如今皮肤黝黑、双手粗糙,成了地道的农妇。 她站在黄浦江边,看着外滩的高楼,想起丈夫谢晋元送她回老家时说的话:“等抗战胜利,我一定接你们回上海。”谁能想到,胜利来了,他却永远留在了孤军营。 凌维诚1907年生于上海徐家汇,祖上开着面店,家境殷实。她毕业于上海东南体育专科学校,专业是音乐,会弹钢琴、拉小提琴、吹箫和唱歌。 1929年,她与谢晋元在汉口结婚,婚后生活幸福,育有四个子女。 1936年春天,谢晋元突然护送怀孕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回到广东蕉岭老家。他对妻子说:“日寇侵华的野心不死,中日之战就要爆发。 这场战争将会非常残酷,把你们留在这穷乡僻壤,实在是不得已的事。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如是男孩就叫‘继民’,让他继承先辈的优良品格……等到抗战胜利,再接你和孩子们回去。” 这次分别竟成永诀,凌维诚从一个上海的大家闺秀,一下子成了广东农村的农妇。她不得不学习种地、挑粪、施肥,照顾年迈的公婆和四个孩子。 1941年谢晋元在孤军营被叛徒刺杀身亡,年仅36岁。消息传到蕉岭,凌维诚悲痛欲绝,但为了孩子和老人,她只能坚强地活下去。 谢晋元殉国后,国民政府发放了5万元特别抚恤金,凌维诚和公公各分得2.5万元。她用这笔钱买了3亩地,自己耕作,维持一家8口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她带着四个孩子返回上海,由于钱款不够,路上整整走了两个月。 回到上海后,凌维诚发现还有数十名八百壮士幸存者也在上海,生活十分艰难。她毅然担起了照顾这些老兵的责任,组织他们成立“四行孤军工业服务社”,生产“孤军牌”毛巾、袜子、肥皂等日用品。 虽然生意一度有了起色,但后来管钱的老兵携款逃跑,使他们的努力付诸东流。 1949年上海解放后,凌维诚一家和生活无着的老兵们陷入了更大的困境。她鼓起勇气给新任市长陈毅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的处境:住房破旧、老兵伤病难治、孩子上学交不起学费。 令她惊喜的是,信寄出不到半个月,就收到了回复。陈毅市长亲自批示:“谢晋元参加抗日,为国捐躯,其遗属应致照顾。 市政府将吴淞路466号房屋及墓地一段拨归凌维诚使用,并减免一切费用。 在人民政府的关照下,凌维诚的孩子们得以安心上学,她本人也被安排到附近托儿所担任副所长兼保育员,后调到某服装厂工作,直到1973年退休。 大部分孤军老兵在解放初期陆续返回原籍,凌维诚仍与他们保持联系,继续提供帮助。 1991年凌维诚病逝于上海,享年84岁。她去世时,那些她帮助过的老兵和家属都来送行,称她为“孤军慈母”、“谢家阿嫂”。 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时,谢继民作为抗日名将后裔代表,受邀赴京参加首都阅兵观礼。看到父亲和八百壮士的抗战精神得到国家和人民的认可,他感到无比欣慰。 凌维诚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英雄精神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的英勇杀敌,更体现在平凡生活中的坚守与担当。 她用一个普通女子的柔弱肩膀,扛起了一个民族英雄未竟的责任,让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得以安息,让那些生活无着的抗战老兵有了依靠。 这种默默无闻的奉献,同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信息来源: 人民网《父亲和“八百壮士”的最终结局》 澎湃新闻《民族英雄八百壮士身后,站着同样伟大的女性》

0 阅读:0
良奥谈娱乐圈

良奥谈娱乐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