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再次公开声称,“中国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仍宣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24 17:01:28

近日,特朗普再次公开声称,“中国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仍宣称自己是发展中国家,美国从未承认过这种说法”。 实际上,不管特朗普说什么,我们中国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绝对还不是发达国家。   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界定始终没有统一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某国能凭主观意愿否定他国定位。1964 年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首次正式确立 “发展中国家” 概念时,便将二战后实现民族解放、走自主发展道路的国家纳入这一范畴,中国从那时起就始终是这一群体的重要成员。   世界银行以人均国民总收入为核心指标划分经济体类别,2022 年高收入经济体阈值为 13205 美元,中国虽跻身中等偏上收入行列,但这一分类本身仍属于发展中国家范畴。更关键的是,国家主权原则明确赋予各国确定自身发展阶段的权力,世贸组织框架下成员可自行主张发展中国家身份,这一规则从未因任何国家的异议而改变。   中国的发展现状为这一定位提供了最扎实的注脚。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是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判断基于对国情的清醒认知。   从经济结构看,中国制造业虽规模庞大,但高端产业链环节仍依赖核心技术进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虽已超过 50%,但金融、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   人均指标更能反映真实发展水平,2023 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 1.3 万美元,仅为美国的七分之一、德国的六分之一,甚至低于部分中等收入国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给出更全面的视角,中国虽处于高人类发展水平组,但在教育公平、医疗资源分配等维度的得分仍落后于多数发达国家。   区域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凸显中国的发展中国家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北京等城市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中西部农村地区仍面临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   中国有近 60 万个村庄,其中大量偏远山区村落刚摆脱绝对贫困,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正说明农村发展任务的长期性。这种发展差距在发达国家中极为罕见,美国、日本等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比通常维持在 1.5:1 以内,而中国这一比例虽逐年下降,2023 年仍达到 2.45:1,区域人均 GDP 最高与最低省份的差距更是超过 4 倍。   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是中国发展中国家地位的重要支撑。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始终将中国视为发展中国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条约明确列举中国为发展中缔约方,赋予相应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世界贸易组织 155 项条款中涉及的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中国均依法享有,这一权利从未被国际社会质疑。即便是美国的盟友,也未追随其否定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欧盟在贸易谈判中仍认可中国的发展中地位,日本、韩国等国的官方文件中也未将中国归为发达国家。   中国从未以发展中国家身份逃避国际责任,反而以实际行动践行大国担当。中国的关税总水平已降至 7.4%,低于 9.8% 的入世承诺,更低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发展领域,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已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形成 3000 多个合作项目,帮助近 4000 万人摆脱贫困。   全球发展倡议围绕八大重点领域搭建合作平台,推动落实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些贡献远超许多发达国家。这种 “既尽义务也享权利” 的态度,让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更具说服力。   特朗普的言论本质上是将国内政治逻辑凌驾于国际法与国际共识之上。   美国国会曾炮制所谓 “中国不是发展中国家法案”,试图以国内法篡改国际规则,这种做法遭到国际社会广泛批评。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核心意义在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允许后发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必要的发展空间。   美国否定中国的发展中国家身份,实质是想逼迫中国承担超出能力范围的责任,削弱发展中国家群体的话语权,这种霸权行径与国际社会追求的多边主义潮流背道而驰。   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定位,既是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更是基于自身发展阶段的清醒认知。特朗普的质疑改变不了中国仍需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现实,也动摇不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地位的认可。   无论美国是否承认,中国都会始终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坚定不移维护自身发展权益,同时为全球共同发展贡献力量,这种定位不会因任何外部杂音而改变。

0 阅读:2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