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估计已经“哭晕在厕所”了,国际奥委会表示对2036年奥运会的申办表示“失望”,因为在申办名单上,不见中国的身影,上海、成都、广州,这三座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大城市,这一次,齐齐选择了沉默。 这事儿表面看是体育赛事,骨子里却是一场国家实力的重新算账,中国城市集体缺席不是怕办不好,而是算明白了这笔账不划算,奥运会那套烧钱模式跟不上中国现在的发展节奏了。 先看国际奥委会为啥急眼,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可是给全球立了个“六边形战士”的标杆,鸟巢、水立方的设计,开幕式的“活字印刷”震撼,赛事组织的零失误,让全世界都记住了“中国效率”。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到现在还在念叨“北京设定了难以超越的标准”,可如今中国不接招了,他们能不急吗?但中国为啥不申办? 回头看看奥运史简直就是一本亏损教科书,就连2008年北京那种满分答卷,后续场馆维护成本也压得人喘不过气,现在中国早过了需要靠奥运金牌证明实力的阶段,GDP世界第二制造业全球占比三成,这些硬指标比体育盛会的烟花实在多了。 国际奥委会心里也急,2032年只有布里斯班一个申办者,2024和2028年基本是协商分配,他们三番五次邀请中国城市联手申办甚至提出北京上海广州联合方案,但咱们体育总局回应干脆利落“没有计划坚持量力而行”。 这种冷淡背后是全球经济格局洗牌,以前各国抢办奥运是为国际曝光度,现在中国高铁航天新能源汽车哪个不是世界名片,何必再掏几千亿修场馆。 更关键是奥运规则本身偏袒,中国优势项目像乒乓球举重动不动被改规则限制参赛名额,这种暗亏吃多了谁还愿意凑热闹。 更关键的是全球年轻人对奥运的热情也在消退,巴黎奥运会电视转播权销量比里约跌了三成,TikTok上奥运话题播放量还不如网红猫视频。 中国Z世代更愿意为电竞比赛买单,杭州亚运会加入电竞项目就是个信号,传统体育盛会必须找到新出路。 其实中国给过奥委会机会,北京冬奥用人工造雪技术实现碳中和,这种绿色方案本该成为改革样板。 但国际奥委会还是抱着老皇历,要求主办城市包揽所有费用,这种模式在全球经济下行时期根本玩不转。 现在中国搞体育优先民生,社区健身器材冰雪运动普及这些投入直接惠及三亿人,比奥运金牌数实在多了。 国际奥委会也试着改革联合举办多城市协同,但巴黎预算还是从66亿欧元涨到120亿欧元,成本根本压不住。 中国这次沉默其实是给世界提个醒,奥运会要不彻底改革缩减规模,迟早变成只有土豪国家玩得起的游戏。 话说回来你们觉得奥运会有没有可能改成巡回赛制,让各国分摊成本共享荣耀,还是注定会变成少数国家的财政陷阱?
就在刚刚国际奥委会已彻底哭晕奥运会目前正面临四面楚歌的困境,百年盛会已然
【2评论】【5点赞】
王承明
当年怎么拿捏我们来着?我们记住了!
心忘境空
去让印度办一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