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20年时间,吃透了乌克兰军工技术,却留下了一大遗憾!说实话,如果不是乌克兰坚持了这么多年,谁又能想到它的实力不简单?甚至可以说,要论哪个国家对我国军工业的帮助最大,乌克兰排第二,恐怕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很多人不知道,我国现在能在大型运输机领域实现突破,追根溯源得感谢乌克兰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关键技术输出。 当时乌克兰把安 - 124 运输机的部分核心技术资料,还有相关的生产线技术细节,都逐步转让给了我国,这直接为后来运 - 20 的研发铺好了路。 要知道,在那之前,我国在大型运输机领域一直处于瓶颈期,想自主研发却苦于没有成熟的技术参考,而乌克兰的这次技术支持,相当于给我国军工团队打开了一扇新大门。 不光是大型运输机,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乌克兰的帮助也至关重要。当时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在航空发动机研发和生产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他们把多款发动机的设计图纸、制造工艺,甚至是一些关键零部件的生产技术,都分享给了我国。 我国军工团队没有只是简单照搬,而是组织了大量技术人员,对这些技术进行逐一拆解、研究,结合我国自身的需求和工业基础,进行优化改进。经过多年的攻关,现在我国自主研发的航空发动机,在性能上已经能媲美国际同类产品,这背后离不开当初乌克兰提供的技术基础。 在舰船领域,乌克兰的贡献同样不可忽视。大家都知道我国现在的海军实力不断提升,各类先进舰船不断列装,而在舰船动力系统方面,乌克兰曾经提供的燃气轮机技术,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当时我国在舰船燃气轮机领域技术相对薄弱,而乌克兰转让的技术,让我国军工团队快速掌握了核心原理和制造方法。 之后,我国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研发出了更适合我国舰船的燃气轮机,不仅性能更稳定,而且在燃油效率上也有了显著提升,为我国舰船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动力基础。 不过,虽然这二十多年来,我国从乌克兰获取的军工技术,让我国军工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也留下了一大遗憾。那就是在航空发动机的核心材料领域,当初乌克兰因为自身工业体系的限制,没能把最顶尖的材料技术完全转让给我国。 这导致我国在后续研发高性能航空发动机时,在材料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最终通过自主研发克服了这些难题,但也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当初能获得这部分顶尖材料技术,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进程或许能更快一步。 但即便有这样的遗憾,也不能否认乌克兰对我国军工业的巨大帮助。要知道,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很多国家对我国军工技术发展持封锁态度,而乌克兰愿意敞开大门,分享这么多关键技术,确实非常难得。 而且我国军工团队也没有辜负这份支持,不是被动接受技术,而是主动钻研、积极创新,把这些技术转化为自身的能力,不断突破瓶颈,逐步建立起了完整的自主军工体系。 现在我国军工业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从大型运输机到先进舰船,再到各类先进武器装备,都能实现自主设计、生产,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大国实力和工业底蕴。 如今再回头看这段合作历程,不得不说,乌克兰的军工实力确实不简单。很多人之前只知道俄罗斯的军工业厉害,却忽略了乌克兰继承了苏联大量的军工遗产,在多个领域都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而我国通过这二十年的努力,不仅吃透了乌克兰转让的技术,还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超越,这背后是我国军工人员的不懈努力,也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那么大家觉得,在我国军工业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在哪些领域继续加强自主研发,才能实现更大的突破呢?
沈飞是真的有点憋屈了,好不容易搞出了歼-35和歼-35A,结果没想到成飞又拿出了
【18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