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媒突然透露,特朗普对中国存在重大误判,他们为何在这个时候承认事实?与此

芸霄记史 2025-09-22 22:44:54

[微风]美媒突然透露,特朗普对中国存在重大误判,他们为何在这个时候承认事实?与此同时,美媒还发现,中国依然在抛售美债,他们为何对此反应强烈?   最近,美国财政部的数据爆出,仅7月一个月,中国就减持了约260亿美元美债,总持有量掉到16年来最低点。   对华盛顿来说,这不仅戳到了金融神经,还和国内的财政僵局形成了鲜明对比。   偏偏这时,特朗普还警告说,美国可能因为预算问题再一次陷入停摆危机。   资金“外逃”,政治僵局,双重冲击叠加,让市场紧张气氛骤然升温。   更凑巧的是,美国媒体的口风发生转变,《外交政策》罕见承认,特朗普在对华战略上犯了“重大误判”。   要知道,在美国的舆论场里,长期以来最主流的基调就是对华强硬,如今突然换了一副调子,难免让人怀疑背后是不是有更深层次的考虑。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承认错误?显然,和现实中的困境脱不开关系。   其实这场“误判”的根子,在于华盛顿对中国的基本假设。从政策圈到媒体,一直流传的观点是:中国要取代美国,成为新的世界中心。   于是从关税战、供应链围堵到军事部署,美国过去几年的招数几乎都围绕这个前提。   但现在连美媒都承认,中国并不是要彻底推倒旧秩序,而是想在现有结构中找到稳固位置。   错误的预期导致了一连串错误的操作,这是美国战略越走越窄的重要原因。   把视线拉远,这种思维模式其实美国早就用过,俄罗斯就是前车之鉴。冷战后,俄国一度尝试靠拢西方,甚至想加入北约,但美国始终留着距离,因为如果俄罗斯彻底融入,北约就失去了存在感。   结果,美国慢慢把俄罗斯又推回对立面。日本的例子也类似。上世纪日本经济腾飞,美国立刻通过限制手段来压住,日本最终陷入长期停滞。   由此可见,只要出现可能挑战地位的竞争者,美国的本能反应就是压制。   这套剧本现在又套在了中国身上。华盛顿笃信只要施压,就能逼迫中国让步,于是关税、禁令、卡供应链,一轮轮往上加。   但现实却和设想南辕北辙。原先被掐脖子的领域反倒借压力加快突破,从新能源、通信到高端制造,中国逐步把关键环节掌握在手,尤其半导体方向新进展,让美国“封锁空间”愈发变窄。   换句话说,美国的围堵不但没阻止中国前进,还倒逼中国加速独立发展的步伐。   眼看局面不对,美国只能调整口风。特朗普开始释放缓和信息,强调中美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喊出愿意合作。但中国的反应却明显谨慎。   毕竟经历过几年反复无常的政策,刚说合作,下一刻又是打压,中国早已不再轻易相信外交辞令。   于是继续安静减持美债,算是用行动表达态度:对美国不再抱幻想,更多是未雨绸缪。   对美国而言,这堪称双重打击,国际上孤立感加重,内部财政矛盾却难以化解。   美债被外部大买家抛售,未来融资成本的不确定性只会增加,这恰好击中华盛顿最脆弱的一块。   相比之下,中国的姿态显得更稳健,不急不躁,用务实的方式推进自身战略。   现实正在告诉华盛顿,一个它无法轻松掌控的对手,已经成为既定事实。   【信息来源:中方连出3招,抛售257亿美债,封杀美芯片!——听风看岚2025-09-22】  

0 阅读:1

猜你喜欢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