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俄罗斯外交部大楼上仍挂着苏联国徽?其实原因很简单,不是为了吓美国,而是不炸楼根本拿不掉。就这么说吧,这个苏联国徽不是挂上去的,而是建造大楼的时候,直接浇筑上去的,和大楼内部结构是一体的。 这栋楼来头不小。它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斯大林时期的 "七姐妹" 建筑群之一,1948 年动工,1953 年才完工。设计师当时憋着股劲要展现苏联气派。整栋楼高达 172 米,27 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那会儿算得上莫斯科的天际线担当。 最特别的是这枚国徽的安装方式。工人浇筑外墙时,直接把它嵌进了钢筋混凝土框架里。也就是说,国徽和大楼的墙体成了骨肉相连的整体。这种 "浇筑式镶嵌" 在当时的纪念性建筑里不算少见,却为后来的拆除埋下了大麻烦。 1991 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忙着和过去切割。1993 年 11 月 30 日,俄罗斯正式废除了苏联国徽和镰刀锤子国旗。街头的雕像被挪走,政府机关换了新标志,连货币都改头换面。外交部自然也想跟上节奏,把这枚显眼的旧国徽请下来。 但工程师们一勘察就傻了眼。他们拿着图纸反复测算,发现国徽背后连着好几根承重钢筋。要拆国徽,就得先打掉周围一大块混凝土。可这么一来,整面外墙的结构强度就没了保障。万一拆的时候引发墙体开裂,楼里办公的人都得紧急疏散。 有人提议用精密仪器慢慢切割。专家们摇头否决了这个想法。国徽表层是铜制的,还镀了层厚厚的防锈材料,跟混凝土粘得死死的。切割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很可能顺着钢筋传导到楼体深处,后果不堪设想。 财政部也算过一笔账。光是搭建防护支架、加固周边结构,就得花上几百万美元。这还不算后续修复墙面的费用。那会儿俄罗斯刚经历动荡,钱包本就不宽裕,花这笔钱拆个国徽,实在不划算。 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后来被记者追问这事时,半开玩笑地说:"试想一下,当外国外交官被传唤到这里,看到苏联国徽时的感受。换个双头鹰上去,意义何在?" 这话听着像在打太极,其实道破了实情。 其实莫斯科不少老建筑都有类似情况。莫斯科大学主楼的苏联国徽也没拆,地铁站里的革命题材浮雕照样保留着。但外交部大楼这枚国徽太扎眼,毕竟是国家外交门面,总被人拿来做文章。 这栋楼的外观设计本就走沉稳路线。浅色石材外立面配上纵向立柱,仰望时会给人一种压迫感。岁月让石材添了些沧桑,倒让这枚旧国徽显得没那么突兀了。就像一个留着胡子茬的老人,脸上的皱纹反而成了独特标识。 现在时间久了,大家也就见怪不怪了。外交官们进出大门时很少再留意头顶的国徽。游客们路过时会举起手机拍照,多半是觉得这 "新瓶装旧酒" 的搭配挺有意思。 至于那些说这是对美国的无声示威的猜测,其实站不住脚。俄罗斯要是真想秀肌肉,有的是更直接的方式。保留这枚国徽,说到底还是工程问题,跟政治表态没多大关系。 建筑有时候比政治更顽固。当年工人浇筑混凝土时的手艺太扎实,让这枚国徽成了拆不掉的历史印记。它就这么静静地待在墙面上,见证着苏联解体后的风云变幻。 所以说,很多事情别想太复杂。这枚苏联国徽能留到今天,靠的不是什么战略考量,而是当年建筑工人那股子实在劲儿。混凝土一旦凝固,就成了比任何政令都强硬的存在。
欧盟外长卡拉斯确实不简单,她其实看穿了俄罗斯的用心,一旦美国和国际上承认了俄罗斯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