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朱德到一个村里去视察,看到河里有两只野鸭,一时兴起,就开枪将两只野鸭

岁月解读师 2025-09-22 10:01:11

1948年,朱德到一个村里去视察,看到河里有两只野鸭,一时兴起,就开枪将两只野鸭打死了,可当警卫员将鸭子捞上来的时候,还被一个老大娘讹走了40块钱。 1948年夏天,朱德乘车到太行山腹地视察兵工厂,车队刚行至河坊村口,警卫员下水去捞起刚被朱德打下的两只鸭子,正准备带走。 就在这时,一位大妈突然从村子里跑出,哭喊着扑到车前,她指着那两只鸭子声泪俱下,说那是自家辛苦养大的,问他们为何无端打死。 场面一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愣住了,朱德看着那位大妈,心中一沉,他原以为是野鸭子,才兴致勃勃地抬枪射击,如今才知是村民家的家禽。 他意识到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朱德立即下车,走到大妈身边,连连道歉。 他没有推脱,也没有让手下去与大妈交涉,而是亲自面对,对他而言,百姓的财物哪怕是极其普通的牲畜,也关乎生活的依靠。 在这种情形下,他当机立断,表示愿意赔偿,朱德深知红军有一条最基本的纪律:损坏老百姓的东西必须赔偿,他身为总司令,更要以身作则。 听到朱德愿意赔钱,大妈开口说两只鸭子要价四十元,每只二十元,这个数字远远超出当时的市价,那时一只肥鸭顶多十元左右,显然,大妈心存想法,借机要多些钱。 在场的警卫员心里都明白,这是明显的讹诈,可朱德却没有多说一句,他掏出四十元递给大妈,还把两只死鸭子一起交还。 朱德心里明白这笔账不合常理,但他更清楚自己的身份,他不能为自己找借口,更不能因为是总司令就破坏纪律。 朱德没有解释自己误把家鸭当成野鸭,也没有辩解市价与要价之间的差距,他的态度让在场的人都很震动,他始终坚信,红军之所以能得到百姓拥护,就在于严守纪律。 哪怕是无意之失,也必须赔偿,哪怕对方狮子大开口,也必须守规矩,他明白任何争论都会让百姓觉得共产党占便宜,这样的印象万万不能出现。 当天傍晚,车队返程时,村口再次出现了那位大妈,她脸色紧张,双手提着钱和鸭子,拦在路前。 原来,回村后邻里告诉她,那位开枪的人是朱德总司令,是带领共产党队伍走到今天的人物,大妈这才意识到自己要价过高,心中不安,于是追到路口送还。 朱德见状连忙下车劝她把钱收回,他笑着安抚,说打死了老百姓的鸭子,就该赔钱,这是规矩,他坚持不能破坏纪律,即便是总司令也不例外。 可大妈死活不肯收钱,执意把钱和鸭子塞到车上,朱德见她态度坚决,为不耽误车队行程,只好暂时接下,重新上车。 车子驶出不远,朱德突然吩咐停车,他悄悄将那叠钱和鸭子一起丢到路边,大声喊道让大妈收好,说这是纪律,不能更改,说罢,他让司机开车加速前行。 在后视镜里,警卫员看到大妈站在尘土飞扬的路边,泪水不断流下,紧紧抓着那笔钱,她感到震动,更感到心安,那一刻,她明白这支队伍与旧社会的军阀不同。 车队里的随行人员心中都明白,这件事虽然只是两只鸭子,却意义深远,朱德没有用身份压人,没有让地方干部去摆平,而是主动承担。 即使面对明显不合理的要价,他也坚持赔偿,这样的举动让百姓看到共产党人和他们站在一起,村里人传开之后,议论说:朱总司令打死了鸭子,还赔了大价钱,这样的队伍才值得信任。 朱德的这种态度不是偶然,他常年挂念百姓的日子。早在井冈山时期,粮食紧缺,他与士兵一样下山挑粮,肩挑百斤,往返数十里,他不让自己特殊,不愿给人留下任何不公 后来,他看到村中铁匠因膝盖生病却没有棉裤御寒,当即脱下自己新发的裤子给老人,对朱德而言,老百姓的冷暖比自己更重要。 那天他打下的两只鸭子,本以为是野鸭子,朱德平日里爱好打猎,看见河中扑棱的鸟影,自然而然举枪。 但等到大妈哭诉,他立刻意识到是误会,这一切虽然是无心,却依旧触碰到老百姓的生活,正因如此,他才坚持赔偿,不给自己留任何借口。 那两只鸭子的风波很快传遍乡里,大妈最终收下了钱,心中感到温暖,也感到敬佩,她对人说,没想到这么大的官还如此守规矩。 粉丝宝宝们在阅读时,可以点一下“关注”,并留下大家的看法! (主要信源:朱德:公正廉洁的丰碑,克己为民的楷模——国防科大)

0 阅读:150

猜你喜欢

岁月解读师

岁月解读师

解读岁月,重现历史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