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部队发生了一件令人扼腕的悲剧:63军副军长余洪信持枪行凶,接连毙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9-21 16:29:11

上世纪70年代,部队发生了一件令人扼腕的悲剧:63军副军长余洪信持枪行凶,接连毙伤政委和副政委后仓皇出逃,最终在野外自杀! 1970年,63军奉命开赴内蒙古执行战备支边任务,余洪信兼任着巴彦淖尔盟的前线指挥部负责人。这一下,他手里的权力大了,接触的地方事务也多了,心态就慢慢失衡了。 在巴盟那段时间,他变得越来越狂躁,飞扬跋扈,根本不把地方干部和老百姓放在眼里。更严重的是,他的生活作风出了大问题。本来是个受人尊敬的高级将领,却利用职权,干出了很多见不得人的丑事。 1972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内蒙古前线的指挥机构,军管人员一律返回部队。余洪信前脚刚走,后脚告状信就雪片似的飞到了北京,直接递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案头。信里揭发的,是他在巴盟期间的种种劣迹,最骇人听闻的,就是强奸、侮辱33名女青年、女记者、女医生。 这还了得?总理震怒,63军党委立刻奉命核查。面对组织的调查,余洪信只承认和其中5个女人有不正当关系,但坚称都是“你情我愿”,没有强迫。军党委查实后,觉得问题严重,报请北京军区批准,要求余洪信停职检查。 这一下,天塌了。从一个威风八面的副军长,到一个声名狼藉的审查对象,这种落差,对余洪信这种性格刚烈的人来说,是毁灭性的。他整天烦躁不安,在家里也跟老婆闹得鸡飞狗跳。他觉得全世界都在跟他作对,连妻子都成了组织派来监视他的人。 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听说北京军区派了副政委要来军部,他主观地认为,这是要来宣布判他刑,彻底完蛋了。巨大的恐惧和羞辱感,让他彻底失去了理智。 1972年5月18日凌晨2点,悲剧上演。 余洪信趁着妻子熟睡,悄悄溜出家门,直奔军部的侦察连。哨兵看是副军长,以为是半夜查哨,敬了个礼就没再多问。他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走进手枪班,从墙上摘了两把手枪,插在腰里就走了。 回到家,妻子被惊醒,看到他腰里的枪,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尖叫:“老余偷手枪了!”余洪信二话不说,举枪就射。幸亏女儿反应快,扑上去推了他一把,子弹打偏了。他也没再纠缠,提着双枪就冲出了家门。 他第一个目标,是军长阎同茂。他“砰砰砰”地砸门,屋里却没一点动静。其实阎同茂在家,但这位老军人警惕性极高,深夜听到这种砸门声,感觉不对劲,硬是没开灯也没出声。余洪信等了一会儿,以为人不在,转身就去了政委曹步墀家。 曹政委的爱人邢玉荣是个普通妇女,没那么多防备,听到敲门声,以为有什么急事,起身就拉开了灯。这一下,屋里亮了,窗户后面的人影也暴露了。余洪信退后几步,对着亮灯的窗户,举起双枪就是一顿猛射。邢玉荣当场死亡,睡在一旁的曹政委反应神速,一骨碌滚到床下,才捡回一条命。 枪声惊动了住在后院的副政委杨兆魁。他跑出来查看情况,黑灯瞎火的,正撞上杀红了眼的余洪信。杨兆魁高度近视,没看清来人是谁,只问了句“哪里打枪?”余洪信抬手就是两枪,杨兆魁应声倒地,幸好只是肩膀中弹,没有性命之忧。 此时,整个军部大院已经乱成一团。余洪信在逃跑路上,又打伤了正在打电话向上级报告情况的通信员,然后消失在了夜色里。 这案子在当时,可以说是骇人听聞,震惊了全军乃至全国。中央下了死命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一张大网迅速在全国铺开。 考虑到余洪信曾在内蒙古待过,熟悉边境地形,专案组最担心的就是他会越境叛逃到蒙古,再转去苏联。所以,巴盟边境一带的戒严尤其森严。 然而,余洪信并没有选择那条路。 一个月后,在山西榆次南郊的一片麦地里,两个铁路工人发现了一具高度腐烂的尸体,旁边还扔着两把手枪。经过层层上报和现场勘验,最终确认,死者就是逃亡了一个多月的余洪信。 怎么确认的?证据环环相扣。两支手枪的枪号,和63军上报的被盗枪号完全一致;死者头上的帽子里,写着“余洪信”三个字;他头上的伤疤,身上的钥匙,都和档案记录对得上。最后,他的妻女也辨认出他身上的毛衣和鞋垫。法医给出的结论是:余洪信为自杀。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是把两支手枪顶在自己的两边太阳穴,同时扣动的扳机。这位在战场上无数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战斗英雄,最终以一种极其惨烈和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罪恶的生命。 余洪信死后,63军党委做出了决定,将他定为反革命分子,开除党籍、军籍。他的妻子被直接送回了农村老家。军里还派人到他两个孩子当兵的单位,要求把他们作复员处理。 但这一次,孩子所在的部队却表现出了人性的温度。他们顶了回去,说:“孩子表现不错,不应该被牵连,怎么处理是我们单位党委的事,你们63军就别管了。” 据说,很多年后,当年参与追捕余洪信的一位女兵海兰兰,在医院生孩子做剖腹产手术。当她看到主刀医生的名字时,愣住了,正是余洪信的女儿。命运就是这么奇妙,曾经的追捕者与逃犯的后代,以这样一种方式重逢。

0 阅读:149

猜你喜欢

司马槑谈过去

司马槑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