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 iPhone 17 Pro/ProMax 的工艺和量产问题,大概有 3 个:
1 铝合金强度
2 背后玻璃和铝合金的大拼缝(普遍的精度下降)
3 玻璃似乎强化和 AG 的效果不佳。
目前除了 2 ,我不建议盲目相信,并不能排除人为的超过品质标准的蓄意破坏的可能性。
但是即使如此, 2 我也闻到了一些咖喱味。因为即使对比前代苹果(比如 16 Pro),17 Pro/Pro Max 的玻璃和金属的结合方式,其实难度下降了。。。要求更低的情况下,精度反而更差。。。[流汗]
有些外行网友拿 made in china 反驳。。。我只想说,中国的很多果粉,是真的,真的不知道苹果这些年在干什么。。。
****
实际上苹果一直积极的,坚定不移并且头破血流的在执行供应链的去中国化。
****
并且,实质性的动作从 2018 年就已经开始了,距今已经 7 年。而且苹果还有明确的方法论,就是中国 +1 or C+1 or Plus One。
后者更隐晦反正就是针对中国的。苹果的 C +1 从评估风险,选择备份,转移和测试,执行和监督等过程已经非常完善了。
不仅如此,苹果还会用断订单威胁一些实在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中国最优质企业,转移包含很多 know how 的供应链去国外。
如果说川皇给中国加关税只是恐吓的意味居多?
***
而苹果这些年实实在在的努力,实质性的真正的在掏空中国制造业。
***
在最近两年,尤其是 2025 年愈演愈烈。在供应链群中,今年又有传言又有一大批中国供应商被踢出苹果。这和 Made In China 并不矛盾(墨西哥制造是怎么回事你们理解不了吗?)。
***
当政治渗透到专业领域,背后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
***
都不需要立讯精密,中国任何一个三流 ODM 都能告诉苹果,直接用金属和玻璃无过度的设计,需要极高的精度,不要瞎动 iPhone16 上经过考验的供应链,否则大拼缝很难避免。
都不需要蓝思科技,中国任何一个二流玻璃供应商,都不可能在玻璃的硬化和 AG 环节出问题。初件会有从硬度到耐刮到抗腐蚀到光学等一系列完整测试,每个班次会有抽检,最后出货继续抽检。
出现这种问题,不是 Made in China 这种障眼法能掩盖的问题。而是整个供应链结构激进的去中国化,号称从 80% 依赖下降到 50% 依赖了,最终。。。
***
导致的产品供应链深层次,和苹果内部产品决策的高层,都出现了问题。
***
之前苹果是和中国供应链无缝合作的。他提出的变态产品要求,中国供应链会积极挑战。而中国供应链发现苹果在作死,也会积极反馈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
具体例子,就是歌尔股份顶着几乎不可能的 1 丝的精度要求,给苹果做大 homepod,最终良率苹果无法接受之后,改进产品,小 homepod 顺利量产。
***
而今天随着中国供应链份额的下降,话语权也一定下降了。
***
有些明显有问题的产品决策,反馈了?也不一定有用。
***
有些脑子有屎的人占据了高位。判断的依据不是事实和逻辑,而是别的东西了。不一定是印度人,但是,是一样的味道。
***
他们不严谨,不客观,不依据事实和逻辑,不从消费者利益和产品需求出发在考虑问题。。。
他们的出发点奇奇怪怪,要么是中国供应链比例,要么是共用电芯省成本。。。
这不是中国供应链的一贯风格,不要用 made in china 这种浅薄的认知,给就是今天地表最强品质管控,最强成本,以及最强可量产技术的蓝思,伯恩,立讯等企业泼脏水。
苹果开创了一个伟大的品类,并且统治了消费市场十多年。这是乔布斯的伟大之处。。。
***
但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是,这也是中国供应链的伟大之处。
***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而言:精度,就是文明。
而从更基本的角度而言:根据事实和逻辑,客观的做出最有利于消费者的选择,就是理性。
非要把供应链强行挪出品质,成本,量产性最好的全球第一工业大国,本身就不文明,不理性。
这些内部问题导致即是中国供应链,可能和苹果的合作效果都不如以前。(以歌尔在声学上的能力,我是无法想象他们没有 air 上的扬声器方案的,很可能是被苹果拒绝了或者已经没有多少有效沟通了。)
最终,在产品上出现“不文明”的问题?
能拖到今天暴露才是我最惊讶的事情。
ps
我还是会买 Air。因为感觉那个一体化后盖的玻璃工艺,中国以外搞不定。[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