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8日下午,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第10000次会议,表决一份涉加沙决议。结果,一共15个常任和非常任理事国,14个都投下了赞成票,只有美国,投出唯一一张反对票,这份决议也因为美国的“一票否决权”而未能得到通过。 15个理事国中,14票赞成、0票弃权,仅美国投下唯一反对票,一份旨在推动加沙立即无条件永久停火的决议草案就此搁浅。这场表决不仅刷新了安理会历史记录,更将加沙冲突背后的国际博弈赤裸裸地摊开在世人面前。 决议草案的核心诉求直指加沙人道危机的关键:要求以色列立即解除对加沙地带所有人道主义援助的限制,确保物资安全无阻地送达民众手中;同时敦促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等各方释放所有被扣押人员。 草案还明确要求以色列军队撤出加沙居民区,为平民返回家园和重建工作创造条件。这些条款与过去一年多来安理会多次讨论的加沙停火方案一脉相承,却因美国的否决再次化为泡影。 投票现场的氛围凝重而微妙。10个非常任理事国作为提案方,在表决前反复强调草案的紧迫性,加沙地带已有超过5.4万巴勒斯坦人丧生,联合国近东救济工程处最新报告显示,当地96%的人口依赖国际援助生存,儿童营养不良率飙升至30%。 英国首相府7月曾声明,若以色列不采取实质行动结束加沙惨状,英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前承认巴勒斯坦国。然而,美国的否决让这些外交努力再次受挫。 2024年3月美国提出的“三阶段停火方案”虽获通过,但以色列随后在拉法口岸的军事行动表明,此类决议的执行缺乏有效约束。此次被否决的草案特意强化了监督机制,要求安理会每两周审查一次以色列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限制措施,并授权联合国秘书长组建专家小组评估执行情况。这些条款被美国视为“过度干预主权”,却得到多数国家支持。 这场表决的余波仍在扩散。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代表透露,多个国家正在酝酿新的提案,可能包括要求限制否决权使用场景、建立加沙人道援助国际监督机制等内容。 安理会第10000次会议的表决结果,既是加沙冲突的缩影,也是国际秩序变革的试金石。当14张赞成票与1张否决票形成鲜明对比时,一个追问自然浮现:在21世纪的今天,国际社会究竟需要怎样的机制来化解冲突、守护和平。答案或许藏在加沙废墟中那些等待援助的儿童眼中,也藏在安理会会议厅里尚未熄灭的投票灯下。
这就是美国纵容以色列后果? 很多人都想错了,都以为,以色列空袭卡塔尔结束了,
【20评论】【1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