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龙斌提出“不舔共、不跪美、不媚日”的三不原则。就凭这“三不”言论,就说明他是一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9-19 14:52:50

郝龙斌提出“不舔共、不跪美、不媚日”的三不原则。就凭这“三不”言论,就说明他是一个没有理想、不作为、没有胆识的人。如果他能当选上国民党主席的话,肯定还是“老调重弹”。说实话,国民党的执政理念,其实早就偏离了中山先生的初衷。中山先生是希望祖国大好山河,能够统一的。而国民党却违背了中山先生这一意愿。   2025年9月9日,他上广播节目“千秋万事”,主持人王浅秋问他对两岸和对外政策的看法,他就亮出这三张牌:不舔共、不跪美、不媚日。   这种看似“不粘锅”的表态,说白了就是在两岸关系和国际格局里缩手缩脚——真正有胆识的政治人物,就该像中山先生那样,在国家大义面前立场鲜明,而不是用模糊话逃避核心矛盾。   回头看看郝龙斌的政治履历,2010年到2018年当台北市长那几年,在两岸城市交流中一直都是被动跟着走,既没延续马英九时期台北和上海、南京这些城市的深度合作势头,也没搞出什么新的两岸民间交流平台,反倒在民进党“去中国化”杂音越来越大的时候,干脆选择闭嘴。   2024年国民党主席选举时,他在“九二共识”议题上更是躲躲闪闪,既不敢像朱立伦那样明确说“九二共识是两岸交流基础”,也不愿直面“统一”这个中山先生一辈子追求的目标,这种玩“中间路线”的猫腻,说到底就是不想担政治责任的不作为。   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里早就清晰画出了“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蓝图,还强调“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可看看现在的国民党,早就把这份初心扔到脑后了,在两岸关系上陷入“口号喊反独,行动上避统”的怪圈。   要知道马英九执政那几年,两岸可是签了19项协议,搭建起了制度化的协商机制,2014年两岸人员往来突破了900万人次,其中台湾同胞来大陆就有536万,两岸贸易额也突破了2000亿美元;   但2020年民进党上台后,国民党虽说喊着“反对台独”,却压根没辙阻止两岸交流渠道萎缩——2023年两岸人员往来也就恢复到2019年的40%,台湾青年来大陆就业创业的人数比2019年下降了32%,就连国民党自己搞的“两岸青年交流营”,都从2019年每年28场减到了2023年的11场。   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2024年立法机构审查“两岸贸易审查条例”时,国民党明明占着多数席位,却没拦住民进党加进去“排除敏感技术合作”的条款,眼睁睁看着两岸产业链合作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制衡样子,跟中山先生“知难行易”的革命精神差太远了。   郝龙斌的“三不”言论,更暴露了国民党对国际格局的认知有多浅薄。中山先生当年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就是明确国家发展要借势发力,不是瞎搞“中立”。   现在台湾经济对大陆市场的依存度已经达到42.1%,其中半导体产业对大陆出口占比更是高达60%,同时美国又是台湾最大的军事采购来源,这种现实格局摆在那,台湾根本没法脱离中美博弈谈什么“不偏不倚”。   可郝龙斌呢?既说不出怎么在保住两岸经贸纽带的同时应对外部压力,也拿不出平衡对外关系的具体方案。   2023年他在“台美经贸论坛”上,翻来覆去就只会说“加强台美合作”的空话,对台商最关心的“怎么避免被卷进中美科技战”连句有用的建议都没有;   在两岸企业家峰会上,又绕着“ECFA后续协商”这个核心议题走,这种想两边讨好的姿态,本质就是没什么战略判断力。   国民党现在的困境,根源就是背离了中山先生“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掉进了派系斗争的内耗里。   2023年国民党内为了“要不要恢复中常会青年代表席位”吵得不可开交,郝龙斌所在的“本土派”和朱立伦的“中央派”互相扯后腿,最后改革方案直接黄了;2024年领导人选举时,党内候选人提名拖了快半年,把精力都耗在内部协调上,反倒没功夫好好打磨两岸政策论述。   更关键的是,国民党早就忘了“革命的目的是为民众谋幸福”——台湾青年失业率已经连续12年超过12%,可国民党在立法机构推动的“青年创业贷款条例”,额度从2019年的500亿新台币砍到了2024年的300亿,力度反倒不如民进党推出的“数位发展基金”。   当大陆给台湾青年提供“就业创业百条措施”,吸引超过10万台湾青年来大陆发展时,国民党却还在为“三不”这种空洞口号争来争去,这种跟民众需求完全脱节的政治操作,怎么可能赢得支持?   中山先生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可现在的国民党连“革命的方向”都搞模糊了,要是再任由郝龙斌这种“没理想、不作为”的人主导话语权,恐怕不光会辜负中山先生的遗训,更会在历史洪流里彻底站不住脚。

0 阅读:0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