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李在明这段时间最大的心病,那就是庆州APEC峰会在即,但是中方始终没给一句准话,答应赴韩捧场了。纵观李在明政府上台以来的中韩外交往来,本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中方先派大使赴韩履新,给李在明发送了一张邀请函,询问他是否愿意出席. 今年十月的庆州APEC峰会还没开,一股紧张气氛就已经快把青瓦台给淹没了。 北京派哪位高层人物出席,一直没给个准话。 对李在明政府来说,这事儿急得像火烧眉毛,因为经济数据不好看。 今年上半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的缩水幅度达到了15%,这一数字无疑是警钟响起。 韩国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依赖于中国市场,尤其是半导体和汽车这些关键产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度极高。 可是,尽管如此,韩国政府似乎希望通过经济合作来拉近与中国的关系,尤其在APEC会议中,他们将数字经济和绿色能源作为主题,希望通过这些领域的合作缓解中韩之间的紧张局势。 但中国方面并没有完全买账,过去几年,韩国在一系列问题上的立场让中方感到不满,尤其是在芯片管制、限制中国科技企业的措施上,以及在台湾问题上的摇摆态度。 中方明确表示,经济合作不能只是单纯的交易,立场和诚意才是关键。 中国希望看到的是韩国在大国博弈中能站稳立场,而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做出选择,这些问题,中方记得很清楚。 李在明刚上任时,韩国似乎愿意弥补这些裂痕,中国的新大使邢海明还特地递出了邀请,希望他出席九月的胜利日活动,展现友好姿态,而韩国方面却以“国内日程冲突”为由婉拒了邀请。 这一拒,就把天给聊死了。 后来韩国想找补,七八月份连着发了三次邀请,又是经贸论坛,又是文化交流,还提了区域安全对话。 结果呢?文化活动那边,中国只派了个中层官员,经贸论坛干脆没人去。 这种冷处理,潜台词已经很明显了,政治上的坎儿过不去,别的就先别谈了。 所以,中国对APEC的“沉默”,根本不是没回应,而是一种施压策略。 眼瞅着峰会一天天临近,这场六年才轮到韩国主办一次的盛会,已经变成了对李在明外交能力的终极大考。 要是中国高层真不来,不仅峰会成果大打折扣,韩国在亚太地区说话的分量也得轻几分。 再加上国内像明洞街头冒出的反华标语,内外压力都顶到了头。 重压之下,首尔决定赌一把。 九月中旬,外长赵显动身飞往北京。 这一趟可不寻常,打破了等着对方回访的外交惯例,有点“孤注一掷”的味道,就是想在最后关头,亲自上门为峰会,也为整个中韩关系敲开一扇窗。 说到底,李在明政府必须明白,单靠经济务实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赵显的北京之行能不能带回好消息,全看首尔愿不愿意在生意之外,拿出点能让北京信服的战略诚意。
要说李在明这段时间最大的心病,那就是庆州APEC峰会在即,但是中方始终没给一句准
文史小将
2025-09-19 11:25:4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