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卡塔尔反击开始,美以这次真的很痛,伊朗、卡塔尔、沙特等历史性站在一起。本以为卡塔尔只是个中立调停人,谁也没想到,它竟然会是第一个喊出“反击”的国家。美以这次真是踢到了铁板,而且,这块铁还不是一块,是整整一片。 (信息来源:金台资讯——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谴责以色列袭击卡塔尔) 9月9日,以色列对卡塔尔多哈的突袭,非但没能消灭哈马斯,反而意外击碎了海湾国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最后信任。这一击,竟奇迹般地促成了沙特与伊朗的世纪握手,中东,正酝酿一场颠覆性的自保同盟,以色列和美国都始料未及。 以色列这次行动,从战术上看,彻头彻尾地失败了。哈马斯领导层安然无恙,代价却是一名卡塔尔安保人员的生命。 但真正的代价,远不止于此。这一击,打碎的不仅仅是勒格塔菲亚区一处政府住宅的窗户,更是地区国家对现有安全体系的信任。 卡塔尔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国提供的“盾牌”之上的。这个国家斥资数千亿美金,装备了“爱国者”等顶级防空系统,空军开的是“阵风”这类先进战机,甚至其整个防空雷达网络都与美军中央司令部直接相连。理论上,这里应该是中东最难被突袭的地方之一。 然而,当以色列的导弹呼啸而至时,这套昂贵且复杂的防御体系,就像一个摆设,全程静默,毫无反应。更让海湾国家心寒的,是华盛顿的态度。 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他是在事后才接到通报,这完全是以色列的单方面行动。这番话,让驻扎在卡塔尔的上万名美军显得无比尴尬,也让美国的安全承诺听起来像个笑话。 信任一旦崩塌,自保就成了唯一的选择。中东的王室精英们猛然惊醒,原来以色列的火力不仅能覆盖1800公里外的目标,更能直接威胁到他们的身家性命。一种前所未有的生存焦虑,迅速在地区蔓延,催生出一个大胆的构想:组建一个属于中东自己的、类似北约的军事同盟。 这个构想的核心很简单:任何一个成员国受到攻击,就等同于对全体的攻击。从沙特、卡塔尔到伊朗、伊拉克,昔日的对手们开始认真商讨激活统一防务机制。 大家心里都清楚,单靠任何一国,都无法对抗以色列的军事冒险,但如果抱团,就能极大增加以色列未来任何军事行动的政治和军事成本。 如果说安全上的裂痕是内伤,那么外交上的重组就是一次响亮的宣告。 以色列的袭击非但没能孤立卡塔尔,反而戏剧性地促成了一场中东世界罕见的大团结。9月15日,近60个国家的元首或代表齐聚多哈,参加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 这场峰会的象征意义,几乎盖过了一切。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与伊朗总统佩泽什基扬同台发声,这个画面本身就传递了极其强烈的信号。会议的共识超越了简单的谴责,将议题从一次空袭,上升到了“主权不可侵犯”的地区根本规则层面。 卡塔尔巧妙地将自己从一个受害者,转变成了国际规则的捍卫者。事件的叙事焦点,也从以色列所谓的“反恐”,彻底转变为“侵犯主权、破坏和平斡旋”。联合国安理会和人权理事会的紧急辩论,更是将以色列置于了国际舆论的被告席上,使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 这场博弈中,最尴尬的莫过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一边在耶路撒冷重申支持以色列打击哈马斯,一边又计划飞往多哈进行安抚,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暴露了华盛顿内部的混乱与失控。 它既想维护铁杆盟友的行动自由,又不得不面对整个地区对其信誉的质疑,这种走钢丝的姿态,严重侵蚀了其作为盟友协调者的形象。 9·9空袭,注定是中东地缘政治的一个分水岭。它没有引爆一场更大规模的热战,却启动了一场深刻的战略洗牌。卡塔尔的反击,不会是导弹对射,而是通过法律、外交和安全合作,对以色列进行长期的“规则围堵”。 这或许才是这次事件最核心的教训:在今天这个紧密相连的世界里,任何单边的军事冒险,都可能触发无法控制的系统性反应。中东的未来,正从单纯的实力对抗,转向一场围绕规则、主权和集体安全展开的全新博弈。
以色列和伊朗军方代表同时抵达北京,下一幕让西方目瞪口呆:全世界现在只有中方能做到
【23评论】【8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