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妈妈真是人间清醒。 我认识一个妈妈,她儿子大学毕业不出去工作,天天在家打游戏,聊天说起来,周围朋友都替她着急,劝她“逼孩子一把”,可她却笑着说:“别急,孩子心里有数。” 这位妈妈叫刘姐,她儿子小宇去年从大学毕业,本来说好要去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结果入职前几天,公司突然裁员,小宇的岗位没了。从那以后,他就像变了个人,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打游戏,饿了就点外卖,渴了就喝瓶装水,连房门都很少出。 刘姐的老伴急得上火,好几次想冲进房间把小宇的电脑砸了,都被刘姐拦住了。“孩子刚毕业就遇到挫折,心里肯定不好受,咱们要是再逼他,万一出点事儿怎么办?”刘姐一边劝老伴,一边悄悄观察小宇的情况。她发现,小宇虽然天天打游戏,但每次她路过房间门口,都能听到他跟队友交流时,偶尔会聊起“编程”“算法”之类的话题——小宇大学学的就是计算机专业,以前最喜欢钻研这些。 有一天,刘姐做了小宇最爱吃的红烧肉,敲了敲他的房门:“儿子,妈做了你爱吃的菜,出来吃点吧。”小宇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打开了房门,眼里布满血丝,下巴上还冒出了胡茬。刘姐没提工作的事,只是不停地给小宇夹菜:“多吃点,看你瘦的。”吃饭时,刘姐随口说:“楼下老张的儿子,前段时间也失业了,后来自己搞了个小程序开发,听说还赚了不少钱呢。”小宇夹菜的手顿了一下,没说话,但刘姐能感觉到,他听进去了。 从那以后,刘姐每天都会找些话题跟小宇聊,有时候是说小区里谁靠自己的手艺创业成功了,有时候是讲她同事的孩子如何克服困难找到工作的。她从不催小宇找工作,只是默默地把家里打理好,每天给小宇准备营养可口的饭菜,在他熬夜打游戏时,悄悄给他端一杯热牛奶。 有一次,小宇的电脑坏了,他急得团团转,因为他正在跟队友开发一个游戏辅助工具,马上就要完成了。刘姐看着他焦急的样子,笑着说:“妈认识一个修电脑的师傅,技术可好了,我帮你联系一下?”小宇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修电脑的师傅来的时候,小宇一直在旁边看着,还跟师傅聊起了电脑配置、软件开发的话题,眼里满是以前的光彩。 电脑修好后,小宇比以前更忙了,除了打游戏,还经常在网上查资料、写代码。刘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她还是没提工作的事,只是在小宇需要帮忙时,默默地支持他。 三个月后的一天,小宇突然从房间里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兴奋地对刘姐说:“妈,你看,这是我开发的游戏攻略小程序,已经有好几千用户了!”刘姐凑过去一看,平板电脑上是一个设计精美的小程序,里面详细记录了各种游戏的攻略和技巧。小宇接着说:“我打算把这个小程序完善一下,然后找个平台合作,说不定能当成一份事业来做。” 刘姐笑着摸了摸小宇的头:“妈就知道你是个有想法的孩子。不管你做什么,妈都支持你。”从那以后,小宇像换了个人似的,每天早早起床,不是在电脑前完善小程序,就是在网上学习运营知识。有时候遇到难题,他会主动跟刘姐商量,刘姐虽然不懂技术,但总会耐心地听他讲,给他加油打气。 没过多久,小宇的小程序就和一家游戏平台达成了合作,每个月能有几千块的收入。虽然不算多,但小宇却充满了干劲,他说:“这是我第一次靠自己的能力赚钱,感觉特别有意义。以后我还要开发更多的小程序,把这份事业做大。” 周围的朋友听说小宇的事情后,都夸刘姐“有远见”“会教育孩子”。刘姐却笑着说:“其实我也没做什么,就是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让他自己慢慢调整。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节奏,咱们做父母的,不用急着逼他们,只要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一点支持和鼓励,他们总有一天会找到自己的方向。” 现在的小宇,不仅把小程序做得有声有色,还组建了一个小小的团队,专门开发游戏相关的软件。他常常跟别人说:“要是当初我妈逼我出去找工作,说不定我现在还在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多亏了我妈,给了我缓冲的时间,让我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其实教育孩子就像培育幼苗,不能急于求成,需要耐心等待,给予适当的阳光和雨露。刘姐的“人间清醒”,不是不管孩子,而是懂得尊重孩子的节奏,用温柔的方式陪伴孩子度过低谷,让他们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最终长成参天大树。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孩子逼疯妈妈 理智分析型母亲
妈妈给了台阶我要顺着下吗
【1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