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是大户人家正室所生,一生却过得清贫。那些小妾生的弟妹,不是当了大官,就是出了国。同样的出身,境遇却天差地别。 小时候总缠着姥姥讲过去的事,她坐在藤椅上,手里纳着鞋底,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花白的头发上,慢悠悠地开口:“你太姥爷是清末的秀才,家里有良田百亩,可他重男轻女,还偏爱小妾生的弟妹们。” 姥姥十五岁那年,太姥爷要把她嫁给邻村的地主做填房,说“正室的女儿,就该配个体面人家”。可姥姥偏不,她偷偷揣着母亲留下的银镯子,连夜跑了出去,一路乞讨到城里,进了纺织厂当女工。 那时候的纺织厂条件艰苦,机器声震得人耳朵疼,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姥姥却从不抱怨,别人嫌活累偷懒时,她总是默默地多干些;别人攒了钱买新衣服,她却把钱存起来,偷偷寄给乡下的母亲。后来母亲去世,姥姥赶回去奔丧,太姥爷见了她,只冷冷地说:“早知今日,当初就不该让你跑。” 姥姥在纺织厂认识了姥爷,姥爷是厂里的维修工,为人老实本分。两人结婚时,没有像样的婚礼,只有一间租来的小土房,一张木板床,还有姥姥攒钱买的一个搪瓷盆。可姥姥却笑得很满足,她说:“只要两个人心齐,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婚后的日子确实不容易。姥爷工资不高,还要养活一家老小,姥姥就下班后去街边摆摊缝补衣服,经常缝到深夜。有一次,姥姥的手被针扎得满是伤口,姥爷心疼地说:“别干了,我多加点班就行。”姥姥却摇摇头:“孩子们还要上学,这点苦算什么。” 那些年,姥姥的弟妹们日子过得风生水起。二舅姥爷靠着太姥爷的关系进了政府部门,后来一步步当上了大官;三姨姥姥被太姥爷送去国外读书,嫁了个华侨,从此定居海外。他们偶尔会回来探亲,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说着姥姥听不懂的洋文,看着姥姥家简陋的房子,眼神里满是不屑。 有一次,二舅姥爷回来,看到姥姥在院子里喂鸡,皱着眉说:“姐,你要是当初听爹的话,也不至于过成这样。”姥姥擦了擦手上的鸡粪,笑着说:“我觉得现在挺好,踏实。”二舅姥爷撇撇嘴,没再说什么,临走时给了姥姥一些钱,姥姥却没要,她说:“我的日子我自己过,不用别人可怜。” 后来,姥姥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一个个都很有出息。大舅考上了大学,成了一名医生;二姨当了老师,桃李满天下;我母亲开了一家小超市,生意红火。孩子们都想接姥姥去城里住,可姥姥却不愿意,她说:“我住惯了乡下的院子,城里的高楼大厦,我看着头晕。” 姥姥依旧在乡下的小院子里生活,每天种种菜、喂喂鸡,闲的时候就坐在藤椅上纳鞋底,给重孙子孙女做鞋子。有一次,三姨姥姥从国外回来,带着大包小包的礼物,看到姥姥院子里的蔬菜长得绿油油的,惊讶地说:“姐,你这日子过得比我在国外还舒服。”姥姥笑着说:“舒服不舒服,不在于钱多钱少,在于心里踏实。” 去年冬天,姥姥生病了,住进了医院。大舅、二姨还有母亲都放下手里的工作,轮流在医院照顾她。那些天,姥姥的弟妹们也都来看过她,二舅姥爷带来了名贵的补品,三姨姥姥给了姥姥一张银行卡,可姥姥都拒绝了。她拉着孩子们的手说:“我这一辈子,没什么大本事,没能给你们留下多少财富,可我知道,只要你们平平安安、和和美美,比什么都强。” 姥姥出院后,孩子们都劝她搬去城里住,姥姥终于同意了。现在的姥姥,每天早上跟着母亲去公园散步,中午和小区里的老人们聊天,晚上看着重孙子孙女在身边嬉闹,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有时候我会问姥姥:“您这辈子过得这么清贫,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姥姥总是摇摇头,笑着说:“后悔什么?我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了一家人,看着孩子们都有出息,我心里比谁都满足。那些有钱有势的弟妹,看似过得风光,可他们心里的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是啊,人生从来不是靠出身决定的。姥姥虽然出身大户人家,却一生清贫,可她用自己的勤劳和善良,撑起了一个家,培养出了优秀的孩子,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而那些看似风光的弟妹们,虽然拥有了财富和地位,却未必能拥有姥姥这样踏实而温暖的人生。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姥姥 治愈系姥姥
姥姥是大户人家正室所生,一生却过得清贫。那些小妾生的弟妹,不是当了大官,就是出了
芦苇飘雪
2025-09-18 11:05:11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