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连斯基说到做到,乌军无人机重创俄油产能,俄罗斯发出减产预警! 俄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的三位内部人士不久前透露,他们已经警告各大石油企业,在乌克兰无人机袭击关键石油港口和炼油厂后,他们可能不得不减产。 自今年 8 月起,乌克兰似乎加大了对俄罗斯能源设施的打击力度,将目标集中在了俄罗斯后方的石油生产设施上。 据相关报道,整个 8 月期间,至少有 10 家俄罗斯炼油厂遭到了乌军无人机的袭击。像是俄罗斯重要的炼油厂,如位于萨马拉州的炼油厂,每年加工石油量可达 2500 万吨,几乎占俄炼油总量的 10%,就遭到了乌军无人机的攻击。 还有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阿菲普斯基炼油厂,年石油加工能力达 625 万吨,同样未能幸免。这些袭击导致俄罗斯的炼油产能一度大幅减少,有数据显示,减少幅度接近 20%。 除了炼油厂,俄罗斯的石油港口也成为了乌军无人机的重点目标。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沿岸的多个港口接连遭到袭击。就在上周,乌军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港口 —— 普里莫尔斯克港。 这一港口可不一般,它每天的石油出口量约 100 万桶,占到了俄罗斯总出口量的 10%。 自俄乌冲突爆发 3 年半以来,该港口还是首次遭到这样的袭击,袭击发生后,港口作业被迫暂停,对俄罗斯的石油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面对这些袭击,泽连斯基表示,乌军的这些行动给俄罗斯造成了巨大损失,尤其是针对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袭击,堪称对俄罗斯 “见效最快的制裁”。 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袭击确实让俄罗斯在石油生产与供应方面陷入了困境。俄罗斯虽是石油大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可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防护上,却存在不少问题。战争持续了 3 年半,其石油相关基础设施却没有得到有效升级,难以抵御这类意外袭击。 当炼油厂、港口等下游设施遭到袭击受损后,上游的石油生产就不得不减产。这背后的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俄罗斯的储油设施不足,下游设施受损导致石油运输、加工受阻,整个石油系统趋于饱和状态,上游自然只能通过减产来应对。 而且,就算俄罗斯想要增加储油设施,也面临着被乌克兰无人机袭击的风险,毕竟事实已经表明,乌军的无人机袭击很难防范。 俄罗斯方面目前还未就损失程度及其对生产和出口的影响进行公开评论。但从一些行业内部消息可以看出,问题并不简单。 有两位接近俄罗斯石油公司的行业消息人士透露,负责处理俄罗斯 80% 以上石油开采量的 Transneft,已经限制了石油公司在其管道系统中储存石油的能力,并且还警告生产商,如果其基础设施再受损,可能会接受更少的石油。 这无疑给俄罗斯的石油企业带来了巨大压力,也进一步证实了俄罗斯石油产能面临困境的现状。 对于乌克兰而言,对俄罗斯石油设施发动袭击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从军事角度看,阻碍俄罗斯军队的燃料供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军事行动。 当俄罗斯军队面临燃料短缺时,军事装备的运转、部队的调动等都会受到限制,从而对其作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出发,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收入在联邦预算总收入中占比极高,过去十年间,这部分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三分之一至一半,是政府最重要的单一融资来源。减少俄罗斯的石油产能,就能削减其财政收入,进而削弱其战争资金的来源,从经济上对俄罗斯形成压力。 俄罗斯作为能源大国,在遭受此次重创后,必然不会坐以待毙。一方面,其在军事防御上可能会进一步加强对石油设施的保护,加大防空力量部署,提升对无人机的监测与拦截能力。 另一方面,在经济策略上,俄罗斯或许会加速寻求新的石油出口渠道与合作伙伴,减少对受袭击风险较高地区的依赖。此前,俄罗斯已经成功将大部分石油出口转向亚洲,印度和中国成为其主要买家,未来可能会进一步深化与亚洲国家的能源合作。 同时,俄罗斯国内也可能会对石油行业进行一系列调整,例如研究放宽燃料环境标准,以在艰难情况下维持一定的石油产量。 总体而言,乌军无人机对俄罗斯石油产能的袭击以及俄罗斯发出的减产预警,给俄乌冲突增添了新的变数。
假如波兰下场乌克兰,俄军能扛住乌波联军吗?就这么说吧,波兰要是下场乌克兰,相当
【4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