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吃鱼的嘴真严啊# 【吃鱼好处多?但这几种鱼要少吃】相比红肉,鱼肉是进补的一个好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鲜嫩可口,而且做法也很多,清蒸、红烧、水煮……可以满足多种口味需求。随着人们对饮食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人担心鱼类、水产会不会有重金属污染,比如汞污染的风险,鱼到底该怎么挑选、怎么吃更健康?这些问题,我们来一一解答~
吃鱼的好处,可不只是健脑
鱼肉作为“白肉”的一种,比起猪牛羊肉来说,热量和饱和脂肪的含量更低,钙等矿物质的含量相对更高,可以作为减重、减脂期的优质蛋白质来源。
而且,鱼肉中富含的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呈鲜味氨基酸,让鱼肉自带鲜味。这使得我们在做鱼时不用经过重油、重盐、高糖的深度加工,只需清蒸或煮汤,就能美味诱人。
再加上不少鱼(尤其是多脂的海鱼、部分淡水鱼)体内 DHA 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对于促进大脑细胞、视觉细胞的发育和健康也多有裨益,很适合作为日常补充 DHA 的良好食物来源,对于大脑处于飞速发育期的婴幼儿、需要补充 DHA 的老人、年轻人而言,都是相当推荐的食物。
另外,不少鱼体内的维生素D含量不低,而其他常见食物中的维生素 D 含量均不高。对于缺乏日晒、食物中维生素D匮乏的人群来说,很适合多吃鱼。
富含DHA,对大脑好
我们常说多吃鱼的人聪明,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鱼类里含有丰富的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这种物质被称为“天然脑黄金”,是大脑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素,可以促进神经网络形成、信息传导加快,还能对伤亡的脑细胞起到明显的修复作用。
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鱼肉里含有EPA(二十碳五烯酸),EPA是一种人体无法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物质。它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还能软化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形成,可以预防心肌梗死及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
缓解关节炎症
研究发现,鱼肉中富含的Omega-3脂肪酸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减轻关节炎症,且对关节软骨退化具有缓解和抑制作用。
鱼全身都是宝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易消化吸收,脂肪含量低,还含有钙、磷、钾、碘、锌、硒等无机盐,以及多种维生素等。
鱼皮: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微量元素,亮氨酸也有一定抗癌功效。鱼皮可以凉拌着吃,脆脆的,很美味。
鱼头:鱼头含有一定量的EPA和DHA,属于Omega-3脂肪酸,有助保护心脑血管。可以做鱼头泡饼和剁椒鱼头,不过要注意选汞含量低的鱼。
鱼鳔:也叫“花胶”,高蛋白、低脂肪,如果喜欢其口感,可以食用。
鱼骨:富含钙等微量元素,可作为天然的补钙来源。做点香酥鱼骨小零食,或者磨成粉可以做调味料。
鱼鳞:含有胆碱,可增强记忆力。还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对预防动脉硬化、高血压及心脏病有一定作用。
鱼肉有重金属?
哪些鱼重金属含量更高?
水体中的一些重金属,如汞、铅、砷、镉,可以通过水体或者含有重金属的藻类等,在鱼体内不断富集,而且代谢时间很长。
以往,人们认为深海的大型鱼比淡水鱼更容易遭受重金属污染。这个结论有一定道理,也有相应的调查研究结果支撑。不过,鱼体内重金属污染情况也和不同海域、鱼的种类和年龄等因素有关。
在全球范围内,存在这样的一般规律:
肉食鱼比杂食鱼和草食鱼的重金属含量高;
体型大的鱼比体型小的鱼重金属含量高;
年龄大的鱼比年龄小的鱼重金属含量高。
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列出的“不推荐”(汞含量高)级别中,就包含了鲨鱼、剑鱼、方头鱼、大耳马鲛鱼、大目金枪鱼、马林鱼等大型肉食性鱼类。
而不同海域也对鱼体重金属含量有影响。
根据一份调查研究结果,就我国而言,东海渤海地区的野生鱼体内汞含量高于养殖鱼;南海的海水养殖鱼体内汞含量高于野生鱼。同时,在这份调查中,石斑鱼、金线鱼、鲶鱼、鳜鱼等肉食鱼显示出了较高的汞含量,这也符合我们前文提到的一般规律。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也有关于鱼体含汞水平的提示,其中也列出了如金目鲷鱼、剑鱼、 方头鱼、大目金枪鱼、蓝旗金枪鱼、旗鱼、鲨鱼等汞含量较高的肉食鱼。这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给出的“不推荐食用”类目相似。
再者,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同一种鱼,也应该避免选择体重过大的,这主要是因为体重较大意味着鱼龄较大,不仅肉质不一定细嫩,也容易通过吃吃喝喝富集到更多的重金属。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的是,上述调查结果同时指出,目前我国水产品的汞含量整体上远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无论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还是我国居民膳食指南比较推荐的低汞、高 DHA 鱼类包括:三文鱼、鲈鱼、沙丁鱼、凤尾鱼、大黄鱼、罗非鱼等。一些贝类也属于低汞的安全范畴,如蛤蜊、蟹、牡蛎、扇贝等,物美价廉,也是可以选择的。(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