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奇葩的大将,率14万日军却不打仗,只开荒种地,投降时自己就把战俘营盖好了。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9-15 16:40:33

日本最奇葩的大将,率14万日军却不打仗,只开荒种地,投降时自己就把战俘营盖好了。 1954年,东京巢鸭监狱的大门缓缓打开,65岁的今村均走出监狱高墙,身形佝偻却眼神平静。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刚刑满释放的日本陆军大将,曾在10年前创造过战争史上的“荒诞奇迹”。 率14万日军在拉包尔岛不搞冲锋、专务农耕,被封锁两年仍丰衣足食,甚至在投降时提前盖好战俘营,让接收的澳军瞠目结舌。 而他的人生轨迹,从战场到农场,从监狱到自筑囚院,始终充满争议与矛盾。   今村均的“务实”,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就已显露。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的他,与冈村宁次、山下奉文同为校友,和山本五十六更是至交,凭借过硬的资历,30多岁就晋升少将。 但在侵华战争中,他却因“悲观论调”被高层排挤,他曾直言“日本国力有限,长期战争必败”,反对盲目扩大战线,甚至拒绝执行部分激进作战计划; 最终在1942年被调往南太平洋,出任第八方面军司令官,驻守拉包尔岛。   彼时的拉包尔岛,是日军在东南亚的重要军事据点,坐拥14万兵力、充足武器,却有个致命短板:粮食依赖外部补给。 今村均刚到任,就预判到美澳联军会切断补给线,他没像其他日军将领那样喊“玉碎报国”的口号,反而干了件“离经叛道”的事。 从日本本土请来农业专家,带着14万日军开荒种地。军官们纷纷反对,认为“军人种地是耻辱”,今村均却反驳:“能活着才有资格谈荣誉,饿肚子的士兵打不了仗,也守不住所谓的尊严。”   于是,拉包尔岛成了二战中最特殊的“战场”:士兵们放下步枪拿起锄头,在岛上开垦出万亩农田,种水稻、红薯、蔬菜; 挖池塘养鱼、养鸭,甚至用缴获的物资搭建简易牧场养牛羊;还修建了粮食仓库、酿酒作坊,连医疗站都种满了草药。 为躲避美澳联军轰炸,今村均又指挥士兵挖地下堡垒,这些堡垒不仅能隐蔽,还设计了通风口和采光井,白天种地、晚上躲进堡垒休息,日子竟过得比前线安稳。   1943年,美澳联军果然用“跳岛战术”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彻底切断拉包尔岛的补给线。外界都以为岛上日军会饿死、病死,甚至发起“自杀式冲锋”,却没想到今村均的“农耕计划”发挥了作用; 14万日军不仅吃喝不愁,还存下了够吃数年的余粮。美澳战机多次轰炸,见岛上只有农田和空无一人的阵地,渐渐减少了袭击,日军的“农场生活”愈发安稳,士兵们面色红润,比常年作战的澳军还要精神。   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传到拉包尔岛,今村均没有崩溃或反抗,反而笑着对部下说:“我早说过日本必败,现在应验了吧?” 随后他主动给澳军发电报投降,澳军起初难以置信,他们以为拉包尔岛的日军早已覆灭,直到派3000人登岛接收,才被眼前的景象震撼; 绿油油的农田里,日军列队迎接,个个装备整齐却无反抗之意;岛上不仅有充足的粮食,还提前盖好了能容纳14万人的战俘营,连澳军的营地都一并建好,用铁丝网划分得清清楚楚。   澳军本担心无法安置14万战俘、供应粮食,今村均却主动提出:“战俘营我们自己建,存粮够吃10年,不用你们费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日军在他指挥下有序移交武器、进入战俘营,甚至帮澳军清点物资、维护秩序,让澳军指挥官感慨:“这不像投降,倒像一场有计划的交接。” 更有意思的是,1946年澳军准备遣返日军时,士兵们竟不愿回国,当时日本本土物资匮乏,而拉包尔岛粮食充足; 今村均又跟澳军交涉,让14万日军多留了1年,临走时还带走了粮食、油和酒,缓解国内困境。   但这份“务实”无法掩盖今村均的战争罪行。1946年,澳大利亚军事法庭以“在华使用生化武器、屠杀平民、强征劳工”等罪名,判处他10年有期徒刑。 1950年他被遣返回日,在巢鸭监狱继续服刑,1954年刑满释放后,成了日本国内的“争议人物”; 右翼骂他“放弃抵抗、丢尽日军脸面”,称他“农夫大将”;曾被他救下的士兵却感激他“保住了14万人的命”。   晚年的今村均没有为自己辩解,而是选择闭门反省:他把回忆录的全部收益捐给战争受害者,在自家后院建了一个小牢房,每天进去静坐数小时,以此忏悔罪行。 1968年,79岁的今村均在自家后院的“牢房”旁去世,临终前仍嘱咐家人:“不要忘记战争的罪恶,更不要忘记生命的可贵。”   今村均的一生,是二战日军将领中的一个“异类”:他用荒诞的“农耕战术”让14万日军活了下来,却也因战争罪行难逃审判; 他被同胞唾骂“懦夫”,却被对手认可“清醒”。直到今天,历史对他的评价仍未统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揭露了战争的本质; 所谓的“荣誉”与“冲锋”,在生命与生存面前,往往不堪一击;而即使是战犯,也无法完全摆脱良心的谴责,这或许是他留给后人最深刻的警示。   主要信源:(凤凰网历史——拉包尔鬼子的农夫生涯——深入龙牙番外篇)

0 阅读:87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