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小叶事件的影响可能比大家想的还要大。和许多人把目光聚焦于道德不同,我认为此案

卢诗 2025-09-14 23:47:37

追风小叶事件的影响可能比大家想的还要大。

和许多人把目光聚焦于道德不同,我认为此案对于经济层面的影响可能会更大。

这个案子对于国内自媒体,传媒行业是前所未有的利好,以这个案子为分界,传媒等文科专业在专业价值上可能会压倒理工科目。

文科无用论被彻底推翻了。

这次判决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逻辑

男方鞋面确实存在闪光现象,所以罗某曾某的质疑是有一定事实基础的,并非基于臆想的恶意诽谤

很多人认为这次判决扯淡,就是因为这个地方,认为这个逻辑站不住,对吧?

但作为一个速度主义者,我觉得相比较争论对错,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现实

看见鞋面上有闪光就喊偷拍这种脑回路,在十年前,大家一定是不认的,甚至会认为这是被害妄想症。

但在今天,这个逻辑成立了,而且要注意,不仅仅是当事女方这么认为,法院也接受了这个逻辑。

于是问题来了

为什么法院接受了这个逻辑,为什么那么多媒体,那么多女网友支持这个逻辑?

答案是念经

过去很长时间,我们都认为念经没用,但从这次事件来看,在和平年代

念经就是有用的,如果没用,那就是你念的还不够多。

法律是社会共识的产物,但念经可以改变社会共识,所以念经的媒体自媒体,某种意义上就掌握了立法权。

是不是有点晦涩?直接放案例

2016年,广州出过一个案子,一男子和司机因为车费争吵,最后跳车重伤。

你认为司机有没有责任?

答案是没有,“邓某基于自由意志选择了跳车并导致了重伤的结果,其应当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司机在主观上没有害人动机,客观上也没有害人行为,跳车这个离谱行为完完全全是该男子自己选择的,所以司机不应该负责。

这个逻辑是如此正常,以至于这个案子在当时并没有引发多少讨论。

也就是在2016年这个节点,无论是法律还是大众,所有人都认为,乘客自己跳车导致的问题,就应该自己承担。

但到2021年,货拉拉事件呢,此时你会发现,很多人已经不认这个逻辑了

她们的观念是什么呢?虽然证据来看司机没问题,但女乘客感到害怕跳车,那就是司机的问题。

那为什么女乘客感到害怕呢?因为伤害女性的案件层出不穷,所以女性没有安全感。

有意思的就在这里了

这些年来提到我国的优点时,几乎所有人都认可一点,社会治安。

不论左右,不论中外,哪怕是常年反对我们的欧美政客,都会认可中国的治安环境。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我国犯罪率尤其刑事犯罪率从2012年以来,一直在降低。横向对比欧美更为明显,世界银行的国际谋杀犯罪率,美国4.9,英国1.2法国1.1,韩国0.6,中国是 — — 0.527。

也就是从现实数据来看,中国其实很安全,至少肯定比欧美安全,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人却认为中国无比危险,甚至危险到在一个一线城市,一眼不合就要跳车的程度。

而且这还不是个例,这两年女性一言不合跳车的案例大家有目共睹。

按理说要跳,那也应该是欧美先跳吧?欧美三天两头真枪大战,也没见一堆人一言不合跳车啊?

所以,究竟是什么,在短短几年内,让一个原本被称赞社会治安的国家,变成了许多人脑海中非常不安全,时刻在恐惧,动不动要跳车的国家呢?

究竟又是什么,让乘客跳车这个行为,在短短几年内,从自己行为自己买单,变成了女性恐惧司机买单呢?

是糟糕的社会治安,是大量的犯罪案件?

——还是某些媒体自媒体,长年累月,不断造谣夸大过分渲染的女性被害案例呢?

我想大家都知道答案。虽然事后很多新闻被证实是假的被辟谣了,但辟谣的热度一定追不上造谣的。只要我的白噪弹足够多,社会共识就是可以改变的。

也就是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客观事实大于主观意愿,唯物大于唯心,但现在事实证明,只要经书念的足够多,唯心就可以大于唯物。

虽然事实上我国治安环境一直很好,但只要我天天念经女性被害,风雨无阻的霸占热搜,很多人慢慢就会真的认为中国很危险,就会真的一言不合跳车。而当信奉这一点的人足够多的时候,法律就得随之改变,过去一个人跳车是脑子不好使,现在有了新说法,女性恐惧。

虽然事实上没有多少偷拍案,但只要我天天念经女性被偷拍,很多人就会真的认为中国到处是偷拍,当认可这点的人足够多的时候,法律就会被改变,在一个到处是偷拍的地方,看见一个闪光点就喊偷拍,这就不叫臆想,而叫有一定事实基础,说白了不就这个逻辑吗。

我看你像小姐,喊你小姐,大家会说这是造谣

但我看你像偷拍,喊偷拍呢?只要我铺垫足够多的舆论,长年累月渲染偷拍议题,很多人就会认为,这是合理猜测,最后倒逼法律层面改变。

也就是媒体并不掌握立法权,但通过长年累月的念经,影响社会共识,其实可以在现实层面实现立法权。

保安是没有执法权的,法律教授明确说过。

但如果我天天渲染禁烟话题,每天十个热搜痛斥吸烟呢?

那么网红跑去阻止吸烟者,就会被大家认为是合理的,对吗?

我通过舆论的主导,实际上是不是已经实施了禁烟法条?

更典型的是擦边,从法律视角看,能够上线的文娱作品,一定是通过相关审核,符合法律法规的。

但媒体可以设置擦边的话题,指责你擦边物化女性,当批判的人足够多时,游戏公司就得考虑回应,不然就是忽视女性意见是歧视女性。

于是你会看到一个情况,女性游戏这边男主都赤膊上阵了,男性这边女角色穿条裙子就会被出击。

从来没有法律规定,男性和女性不一样,男性向游戏和女性向游戏要用两套标准吧?

但媒体通过议题主导,可以在事实上实现这一点。当下中国的文娱市场,事实上就是男女两套标准,女性这边是后现代标准,男性这边是大清算法。

我只要在女性向作品时大喊创作自由,男性向作品时呼吁社会道德就行。

你说那又怎么样?最后不还是要经济基础说话吗?怎么证明文科在专业价值上压倒理工科目呢?

你看,你耗费三年打造出了最先进的游戏玩法,最好的游戏画面,正准备上线大展宏图,我只要打出物化女性的道德牌就能下架你的游戏。

你说别的游戏也这么干,别的游戏是女性向,是伟大的创作自由,那能一样吗!

我的经书可以让你辛辛苦苦开发的游戏直接下线,这还不够有用吗?

我们经常笑美国媒体,明明是一个每天发生枪战的过度,很多人居然觉得自己很安全

但反过来,靠着一些媒体念经

我是不是可以让一个明明很安全国度的人,每天都觉得自己很危险呢?

所以念经有没有用?答案是太有用了,

未来专业选择职业发展,大家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以为学好数理化就能解决问题,对于后现代社会而言,别人的文科经书是真的能让你的理工产品上不了线的。

0 阅读:46
卢诗

卢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