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教授抨击“抖音”只能抖出流量,孙玉良:殊不知智慧在民间】最近读到一篇短文,

孙王良评 2025-09-14 08:29:22

【北航教授抨击“抖音”只能抖出流量,孙玉良:殊不知智慧在民间】

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战略问题研究中心教授张文木写的,标题是: "抖音"抖出的只能是流量,而抖不出真学者和真学问。在张教授看来,短视频平台的碎片化、娱乐化特性与严肃学问的深度思考本质相悖,流量逻辑必然导致内容质量的退化。这种忧虑代表了一部分学者对数字时代知识降级的深切关注,体现了对传统学术体系价值的维护。我不认同张教授的这一论断,我认为这种评判恰恰暴露了某些知识分子与民间智慧的隔膜。

第一,抖音上固然有粗制滥造的作品,但也不乏创作者精心打磨的艺术结晶。从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展示到科普作者的深入浅出,从农民工诗人的真情表达到乡村教师的创新教学,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传统文艺创作的表现形式。不少用户的创意作品,其创新程度和感染力令一些套路化的春晚节目也相形见绌。

第二,民间从来都是智慧的源泉。历史上许多创新都来自民间实践,而非象牙塔内的冥思苦想。抖音等平台为普通民众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让散落民间的智慧得以被看见、被传播、被认可,这应该得到鼓励而不是贬低或批判。

第三,专家学者密切联系群众不应只是一句口号,在抖音上发声、交流、分享,正是新时代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农业大学的教授在抖音传授农业技术,医学专家在抖音上科普健康知识,人文学者在抖音上解读传统文化,这些都是在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我劝张文木教授也应该在抖音上注册并发表他的观点,而不是在大学的象牙塔内故步自封。

第四,即便是真学者的真学问,也应当学以致用,而非藏之高阁。知识只有在传播中才能焕发活力,只有在应用中才能实现价值。抖音这样的平台恰恰为知识提供了检验场和应用场景,让学术理论与现实需求相互碰撞、相互滋养。尤其是一些社科类学问,使用抖音传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第五,体制内的专家教授们,应该听伟人的话,多多向劳动人民学习。人民群众的实践智慧往往能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纠正学术研究的偏颇。保持谦逊态度,认识到知识分子的局限性,才是真正的学者风范。我希望张文木教授注意这一点。

第六,历史证明,推动社会进步的主力永远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专家教授若脱离群众,自视高人一等,终将成为伪专家、伪教授。真正的学问必须扎根人民沃土,否则难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抖音上注册的亿万用户,代表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在评判抖音等平台时,我们或需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

我认为:真正的智慧从来不会局限于特定阶层或特定媒介。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打破知识特权的围墙,搭建连通庙堂与江湖的桥梁,让知识在交流中焕发活力,让智慧在碰撞中迸发火花。唯有如此,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知识生态系统。

所以对于抖音,我们既要看到流量至上可能带来的内容浅薄化风险,也要认识到技术赋能给知识传播创造的巨大价值。关键不在于平台形式,而在于内容质量;不在于创作者身份,而在于思想深度。抖音是一所非常好的社会大学,许多抖音用户既是“老师”也是“学生”,这样的交流方式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欢迎,这就是结论。

0 阅读:2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