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九三阅兵”所传递的强势信号,实则是为了“掩盖”中国国内日益明显的社会与经济问题。 最近,德国媒体的一番言论引发了不少关注。德媒不仅宣称,中国的 “九三阅兵” 所释放出的强势信号,是为了掩盖国内日益凸显的社会与经济问题。 他们还指出,中国青年就业、房地产、地方债务等方面都存在困境,消费有待进一步提振,企业投资意愿也有待提升,并且认为尽管解放军在阅兵场上展现出强大实力,但维系一场长期高强度冲突对中国而言会是巨大挑战。事实真的如此吗?咱们一起来分析分析。 先看看青年就业问题。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 1222 万人。就业压力确实不小,不过,国家和各地政府可是拿出了浑身解数。 7 月启动并将延续至 12 月的 2025 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各地人社部门积极行动。 像浙江绍兴,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纳入 “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在线” 数字化平台,给 7300 余名本地毕业生开展帮扶,举办了 290 余场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达成就业意向 4 万余人。 还有很多地方,对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实名台账,开展各种招聘活动,对困难毕业生结对帮扶。 同时,企业也积极稳岗扩岗,华为拟招聘应届毕业生 1 万余人,同比预计实现两位数增长;京东也提供 1.8 万余个岗位。广东还对聘用毕业生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扩岗补助,上半年广州发放补助资金 1916.4 万元,带动超 1.9 万人就业。 再聊聊房地产。房地产行业确实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态势逐渐转变。但这其实是中国主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方面,政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让更多人实现住有所居;另一方面,引导房地产企业向高质量、多元化方向发展。 现在不少房地产企业开始涉足养老地产、长租公寓等领域,寻找新的发展机遇。而且,房地产市场也在逐步回暖,各项政策的效果正在显现。 地方债务问题也备受关注。去年,我国推出了一揽子化债举措。截至今年 8 月底,一次性增加的 6 万亿元专项债务限额,已累计发行 4 万亿元,各地置换后债务平均利息成本降低超 2.5 个百分点,节约利息支出超 4500 亿元。 到 2024 年末,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 92.6 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 68.7%,远低于 G20 国家平均的 118.2% 和 G7 国家平均的 123.2%。并且,中国政府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总体风险安全可控。 截至 2025 年 6 月末,超六成的融资平台实现退出,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快推进,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意愿和能力也明显增强。 至于说中国无法维系长期高强度冲突,这种观点更是站不住脚。解放军在阅兵场上展现出的强大实力,背后是中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支撑。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军工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 从先进的战斗机到现代化的舰艇,再到各类导弹等武器装备,中国都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而且,中国在后勤保障、战略规划等方面也有着完善的体系。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中国展现出的团结一心和强大韧性,是应对各种风险的坚实底气。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但这是任何一个处于转型升级阶段的国家都会遇到的。中国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并且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德国媒体的这种无端猜测和抹黑,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大家怎么看待德媒的这些观点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中方阅兵作用开始发酵,各国态度明显变化? 以前别人说起中国,可能首先想到的是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