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年,大批金军来到慈云观,看着一个女道士,就像狼见到肉一样,个个垂涎欲滴,这女子实在太漂亮了。 汴京城破后,大量金兵闯入大宋都城。 在这山河破碎、人心惶惶之际,一个女子的命运轨迹,却折射出乱世中最令人唏嘘的刚烈与尊严。 她便是曾名动京师、艳冠群芳的李师师。 李师师本是汴京城一个普通染坊匠人王寅的女儿,命运在四岁那年急转直下。 父亲含冤入狱,最终死在牢中。 失去嫁人后,年幼的她流落街头乞讨。 幸或不幸,她被经营青楼的李姥收留,从此改姓李,命运被彻底改写。 李姥慧眼识珠,看出这女孩儿眉眼间的灵秀非比寻常,不惜重金延请名师,悉心栽培。 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琵琶弹唱,李师师样样都能掌握。 不到十五岁,她已凭借一副清越婉转的歌喉和出神入化的琵琶技艺,成为汴京教坊当之无愧的头牌。 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都愿一掷千金只为听她一曲。 连宰相府的晏几道都曾填词盛赞:“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然而,真正将她推向风口浪尖的,是当朝天子宋徽宗赵佶。 这位酷爱艺术、风流倜傥的皇帝,早已从身边宦官口中听闻李师师的绝代风华。 那宦官本是烟花巷的常客,将李师师描绘得如同天仙下凡。 徽宗按捺不住好奇,在1116年一个夜晚,伪装成富商“赵乙员外”,带着随从溜出宫门,直奔李师师所在的镇安坊李家小楼。 初见时,李师师正低眉抚琴,抬眼间见一中年富商气度不凡,身后随从恭敬异常。 她就察觉到此人,非比寻常。 待徽宗提笔题诗,那独特的瘦金体,李师师心中已然明了。 普天之下,除了那位酷爱书画的皇帝,谁能写出这般字迹? 自此,宋徽宗成了“赵乙员外”的常客。 为了掩人耳目,每逢皇帝夜不归宿,太监便对外宣称“宫中排宴”。 第二天缺席早朝,则借口“龙体欠安”。 朝中并非无人察觉,谏官曹辅曾冒死上奏:“陛下,您换了便服悄悄出行,住在某个 妓 女的家里,这种事不可为啊!” 而满朝文武心照不宣,那“某娼”所指,正是李师师。 李师师因为皇帝的恩宠,也带来了泼天的富贵。 紫绡绢帐、金丝锦被、西域美酒成车送入小楼,黄金赏赐动辄上千两。 为图方便,徽宗甚至下令从皇宫挖掘地道直通李师师闺房,美其名曰“潜道”。 一次宫中夜宴,韦妃曾好奇询问李师师究竟何等人物? 徽宗笑答:“若让你们百人卸了钗环穿素衣,她往人堆里一站,单凭气质就不一般。” 此言道尽了李师师超凡脱俗的风华。 然而,君王的宠爱虽极尽绚烂,却难长久。 1125年,金兵南下踏破河北防线,兵锋直指汴京。 曾经沉迷于书画奇石的宋徽宗赵佶,此刻才大祸临头,仓皇间将皇位禅让给儿子钦宗赵桓,自己躲进太乙宫,披上道袍,试图以“道君皇帝”的身份逃避责任。 树倒猢狲散。 身处风暴眼的李师师,看着满屋价值连城的御赐珍宝,她对李姥坦言:“这些都是催命符,大祸将至,必须处置掉。” 她当机立断,将皇帝赏赐的金银细软悉数打包,托人捐给朝廷充作抗金军饷。 随后,她利用昔日与那位引徽宗前来的宦官的情分,求得恩准,斩断红尘,在汴京城外的慈云观出家,成为一名法号“清月”的女道士。 岂料,树欲静而风不止。 1127年,靖康之变爆发,金兵最终攻破汴京,徽、钦二帝沦为阶下囚,北宋宣告灭亡。 金兵元帅完颜宗望早闻李师师艳名,更知她曾为宋帝宠姬,便下令:“活要见人!” 甚至,想将她带回北国当战利品。 此时,降金称帝、建立伪楚政权的张邦昌,为讨好新主子,亲自带兵扑向慈云观。 昔日香火缭绕的清修之地,瞬间被金兵的刀剑包围。 道观内的道姑们惊惶失措,四散奔逃。 然而,李师师本人却平静地走了出来。 面对张邦昌及身后的金兵,她毫无惧色,指着这位昔日的大宋臣子痛斥卖国求荣的卑劣行径。 “我虽出身微贱,沦落风尘,尚且懂得忠义二字,知晓一女不事二夫,一臣不事二主!尔等食大宋俸禄,受大宋恩泽,如今不思报国,反引狼入室,祸乱家邦,竟还有脸面押解我去邀功请赏?真是无耻之尤!” 骂完,她拔下金簪,刺向了自己的咽喉。 这位曾以绝色与才情倾倒汴京的女子,最终以最惨烈的方式,保全了自己的名节与尊严,宁死不做金虏之俘。 消息辗转传到被囚禁的宋徽宗赵佶耳中,这位亡国之君捂着脸,失声痛哭。 那泪水,不知是为红颜薄命而流,还是为自己苟且偷生而愧,亦或是为那永远逝去的繁华汴梁而悲? 而李师师,连同她惊心动魄的一生,最终化作了乱世烟云中一个凄美而模糊的传说! 主要信源:(文献——《辽宋西夏出版金代通史》)
1127年,大批金军来到慈云观,看着一个女道士,就像狼见到肉一样,个个垂涎欲滴,
炎左吖吖
2025-09-13 09:46:23
0
阅读: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