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佬的一些发言,我们姑且不聊那些有的没的,二级市场的小打小闹。听听行业的人,

凡梦说娱乐 2025-09-11 12:14:23

最近大佬的一些发言,我们姑且不聊那些有的没的,二级市场的小打小闹。

听听行业的人,最近怎么说。

一、英伟达老黄

预计到2030年左右,AI基建支出将达到3-4万亿美元。当时大家还在为3-4万亿是“总共”,还是“每年”而纠结。现在重新算一下,合理许多。

二、博通Hock Tan

我们最近暂时不需要收购更多的软件资产了,只要持续投资AI,就能提升营收和盈利。

代表啥?如果你面对的是周期,你就通过多元化你的业务来对抗周期。如果你的行业TAM不够大,你就靠收购来提升你的TAM。现在博通专注AI,接近两万亿市值的公司都看到了AI的长坡厚雪。

三、博通Hock Tan

在高盛的小会上说:我们的合同延长到了2030年,其中一份激励是,如果我要赚大钱,那么我就要把博通2030年的AI收入突破到1200亿美元,这个数字目前是200亿。

代表啥?这个数字不是天方夜谭,而是有可能通过管理层努力去实现的一个巨额增长。管理层已经直接把自己的收入和AI精准挂钩了。

Hock Tan的能力,放卫星的水平,行动力,大家有目共睹。

四、Meta CFO

在高盛的小会:现在的基建行程大海和之前建设规模相形见绌,我们需要以更开阔的思维来规划,探索合作伙伴关系和融资架构。

代表啥?

巨头在把自己的capex/FCF拉到极致之后,仍然不会满足,仍然会有各种创意的“融资方式”出现,比如债务融资比如借用新云资产负债表的方式融资。

比如最近微软和NBIS的大单。需求大于供给,要不是需要对股东交代,巨头巴不得继续送钱给老黄,搞多几个数据中心。

五、谷歌在高盛的小会

目前我们云计算的待执行订单,已达到 1060 亿美元,其增速甚至快于收入增速。其中超过 50%将在未来两年内转化为收入。

代表啥?甲骨文的云计算加速并不是个例,整个行业的需求都在暴涨当中。

云计算的带执行订单增速,大于收入增速,大白话来说,就是客户排队在等我们的“计算产能”,只要搞得到算力,不怕卖不出去。

再次印证了老黄的那句,“买的越多,省得越多”,赚的也越多。

六、新云coreweave

在高盛的小会:AI计算在未来可以看到的时间内,都会是处于供给紧张的状况。我们看到客户正在把合约从3年,延长到4-6年,为了锁定更多的算力。

代表啥?

AI算力现在妥妥的卖方市场,价格利润率在供需不平衡的时候,都会很顺利。

七、微软Azure云高管之前的发言

我们大部分情况下,是希望100%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但在某些情况下,来自我们客户的计算需求,有时会变得非常庞大,我们自己的产能用完后,只能去找第三方供应商做主机托管。我们不缺钱,但是缺时间。

代表啥?和上面其他业内人士的观察完全一致,需求大于供给,就是因为需求溢出了,才看到微软和NBIS的大单。

八、有的人会说,所谓的“大佬”,不过是业内的从业者,从业者说的话自然王婆卖瓜,没啥意思。

这你可能就错了,AI和半导体基本上是现在最火热的行业。

火热等于研究密度极其夸张,每天都有无数的研究员在逐字逐句的分析和用真金白银“投票”。

AI和半导体的资金有效率其实很高,不信的话,看看模拟芯片,管理层放卫星,没业绩就直接惩罚股价。

看看存储芯片没有业绩,多少次所谓的反转叙事,都没办法带来收益。

AI行业参与者,等于资金有效,等于傻钱容易受惩罚。换句话说,这个起源于周期性行业的超级周期,恰好是有了这么多辩论和质疑,才持续为获取超额收益和上行空间提供着动能。

写在最后

很多人以为阿里巴巴的业绩会,对于AI的表述已经够自信了。

没想被博通的100亿指引震撼了一次,被这次的甲骨文4000+亿又震撼了一次。

很多人以为北美过了产能建设的第一阶段,开始轮到我们本土接力了,没想到北美继续全面加速。

很多人以为博通 ASIC vs 英伟达的GPU开始抢市场了,没想到大家根本吃不完增量,根本没必要拼存量。

81岁的Larry Ellison,比起我们,似乎更加有干劲,更相信未来。所有人都在管中窥豹,我们又懂些什么呢?

乐观的人,有了新的角度,那就是至少我们可以通过交易甲骨文,来间接交易Open Ai了。

甲骨文已经是星际之门/OAI概念了。 多空辩论,一直都在进行中。股票[超话]

0 阅读:42
凡梦说娱乐

凡梦说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