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日本专家到攀钢考察,竟要拿优质钢材换没用的高炉矿渣,正当众人以为逮着

混沌于浮云 2025-09-09 18:45:03

1972年,日本专家到攀钢考察,竟要拿优质钢材换没用的高炉矿渣,正当众人以为逮着了便宜时,国家却不换!更加出人意料地是,日本人被拒后,仍不死心,竟跑去金沙江里打捞……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重工业当成头等大事。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探明储量上千亿吨,能用上百年。五十年代,地质队在金沙江边发现大型铁矿,上报后,毛泽东听了很重视,说要钉子钉在攀枝花。1964年,他在工作会议上又强调,攀枝花不搞起来就睡不着觉。周恩来负责协调,从1965年开始组织建设。基地有铁矿、煤矿、水源,条件好。1970年,第一座高炉出铁,全国振奋。那时候,西方封锁,中国设备全靠自造,炼钢像打仗一样难。 攀枝花矿是钒钛磁铁矿,炼铁过程产生高炉渣,里面混着脉石和灰分。当时技术有限,这些渣被当成废物,工人建房时用点,剩下的堆成山。1972年中日建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上台没多久,就派考察团来中国。团里专家到攀钢,本以为是技术交流,谁知他们对渣感兴趣。参观时,他们围着渣堆看,还取样。 宴会上,日本领队提出,用优质钢材换高炉渣。中国人觉得奇怪,渣一文不值,钢材却值钱。工厂领导没急着答应,上报上级。周恩来得知后,问科研人员。专家分析,日本技术先进,能从渣里提纯稀有金属,中国还不行。周恩来批示拒绝,稳住客人。 日本人没死心,知道工厂有时倒渣进金沙江,就派人去江里打捞。工厂发现后,改处理方式,不再倒江,还加强监视。科研人员研究渣样,发现里面有钒、钛、钴、镍和稀土。这些金属珍贵,用在高新产业。日本稀土少,靠进口,中国储量世界前列。 攀钢基地继续发展,科研团队改进提炼技术,利用渣中金属。国家保护资源,避免流失。周恩来领导工业和外交,至1976年1月8日逝世。毛泽东推动三线建设,至1976年9月9日逝世。中国稀土提炼能力提升,自给自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资源保护多重要。1972年那事儿,现在看还是教训。日本想占便宜,国家警惕对了。要是换了,损失大。稀土是战略物资,不能随便出口。

0 阅读:114

猜你喜欢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