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为了收复新疆,找外国银行借钱专挑利息高的,这是因为利息越高,银行背后的列强就不希望你失败,失败了这借出去的款就收不回来就成坏账了。 19世纪70年代,那时候的大清朝,真的是内忧外患,风雨飘摇。新疆,我们今天辽阔版图上那块宝地,当时基本上丢了。一个叫阿古柏的家伙在中亚搞了个“哲德沙尔汗国”,背后有谁撑腰呢?沙俄和英国。尤其是英国人,那算盘打得噼啪响,又是给钱又是给武器,就想把新疆变成他们对抗沙俄的缓冲地带。 北京城里,大臣们吵翻了天。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一派主张“海防”,意思是别管那鸟不拉屎的新疆了,太远,投进去的钱就是无底洞,还不如把钱用在刀刃上,加强沿海的防务,保住东南财赋重地。这听起来,好像也有道理。 但左宗棠不干,他力主“塞防”,跟慈禧太后掰扯了半天,话说得极重:“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隶亦将无晏眠之日。”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新疆要是丢了,蒙古就悬了,咱们的西边和北边就成了筛子,到时候人家打到北京家门口,谁也别想睡安稳觉! 慈禧最后拍了板:打!可问题来了,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都得靠钱粮撑着。当时的大清国库,被各路神仙折腾得比脸都干净,东拼西凑,最后给了左宗棠两百万两白银的启动资金。左宗棠带着几万大军,要收复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点钱,连塞牙缝都不够。 怎么办?左宗棠是湖南骡子脾气,认准的事儿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他一边自己想办法,比如在西北搞屯田,一边干了件让所有人惊掉下巴的事:找外国人借钱。 他通过当时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找到了英国的汇丰银行(HSBC)。从1877年到1878年,陆陆续续借了好几笔,总额高达上千万两白银,利息呢?高得吓人。这下朝廷里反对他的人更有话说了:看吧,不仅要打仗,还背了这么一大笔高利贷,这要是输了,大清朝的老底都得赔进去! 可他们没看懂左宗棠的真正意图。这哪是简单的借贷,这简直就是一招“金融绑架”,玩的是阳谋。 当时谁在支持阿古柏?英国人。左宗棠偏偏就找英国最大的银行借钱,还挑利息高的。这就等于,左宗棠把汇丰银行,甚至它背后的整个英国金融资本集团,都拉到了自己的战车上。 这个逻辑其实很简单:我借了你的钱,我要是打赢了,连本带息还给你,你是最大的赢家。可我要是打输了,我人没了,大清国更乱了,这笔巨款就成了坏账,你一分钱都别想拿回去。 所以,一个奇特的局面出现了。左宗棠的军队在前面浴血奋战,远在伦敦的英国金融家们,可能比北京的王公大臣还关心战报。他们心里想的肯定是:“左宗棠,你可千万得赢啊!”于是乎,英国人对阿古柏的支持,就变得三心二意,甚至是慢慢断掉了。 左宗棠用金融的杠杆,不动声色地瓦解了敌人的外部支持。 这场仗,还没开打,他就已经在另一个维度上赢了一半。 左宗棠靠着这笔“高息贷款”和精妙的军事部署,左公的湘军势如破竹,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成功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全境。阿古柏兵败身亡,一场巨大的国土危机就此化解。 后来,沙俄占据的伊犁,也是靠着清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的不懈努力,最终得以回归。新疆的收复,是晚清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它捍卫了国家主权的完整,奠定了我们今天中国版图的基础。 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看似疯狂的决定,专挑利息高的银行借钱。 所以说,很多时候我们看历史,不能只看表面。左宗棠借钱,借的不仅仅是军饷,他借的是英国人的“贪婪”,借的是国际资本的“规则”,更是为自己收复失地的伟大事业,上了一道至关重要的“金融保险”。 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更宏大的国际舞台上,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反常识的举动背后。敢于打破常规,利用规则,甚至是用对手的规则来为自己服务,这才是顶级玩家的思维。 左宗棠一生“绝口不谈议和事”,他用自己的铁腕和智慧,为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他让我们明白,真正的爱国,不光要有热血和勇气,更要有脑子和手段。 这份洞察人性和世界运转法则的智慧,即便在今天,也依旧闪闪发光,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1869年,左宗棠下令斩杀降将董福祥,部将刘松山大骂:“左骡子,我真是瞎了眼!
【28评论】【4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