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不可控,中国之所以不对菲律宾、越南甚至印度轻启战端,并不是我们打不赢这些国家,而是战争开启以后,很难按照设想结束。 1979 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就是最好的例子。中国军队当初用短短一个月就推进到越南首都附近,可谁能想到这场 “速战速决” 的冲突,会演变成持续十年的边境轮战。 那些原本计划打完仗就回家的士兵,不得不在猫耳洞日复一日地坚守。边境线上的农田变成了雷区,世代通婚的村寨断了往来,这场战争的收尾远比开战复杂得多。 现代战争的不可控性只会更强。看看现在的俄乌战场就知道,几千美元的 FPV 无人机能轻松摧毁几百万美元的主战坦克,20 万美元的无人艇能让上亿美元的护卫舰狼狈不堪。 中国要是跟周边国家开战,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对方的正规军。那些成本低廉却防不胜防的新型武器,会让冲突像野草一样疯狂生长,根本没法按预设剧本结束。 更要命的是国际关系这张网。菲律宾跟美国签着共同防御条约,印度又是美日印澳同盟的重要成员。一旦真刀真枪打起来,谁能保证这些国家不会借机介入? 美国连津巴布韦这样的小国都能制裁二十多年,要是跟中国发生冲突,他们还不得联合盟友搞全面封锁?到时候不仅是军费开支激增,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被拖入泥潭。 中国现在跟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链绑得有多深?越南的电子厂离不开中国的零部件,菲律宾的香蕉园靠中国市场吃饭。真要是打起来,边境贸易一中断,沿海工厂就得停工,多少家庭要跟着遭殃?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越边境关闭后,那些靠边贸为生的老百姓,好几年都找不到生计。现在的经济联系比当年紧密百倍,战争的代价只会更大。 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确实今非昔比。航母编队能远航太平洋,隐形战机实现了自主研制,这些都不是周边国家能比的。 但《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早就说得明明白白,中国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这种克制不是软弱,而是看透了战争的本质 —— 打赢容易,收场太难。 去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中国军队在占理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克制。不是打不过,而是知道一旦开火,就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边境对峙。 现在印度在边境部署的兵力比去年增加了不少,真要擦枪走火,谁能保证不会重蹈 1962 年冲突的覆辙?那场战争中国虽然赢了,却换来了几十年的边境紧张。 菲律宾在南海折腾得最欢的时候,中国海警船始终保持专业克制。不是没能力驱逐,而是清楚一旦动武,美国军舰可能第二天就会开进马尼拉湾。到时候仁爱礁的破船没拖走,反而引来更大的麻烦,这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中国从来不缺开战的勇气,缺的是轻言开战的鲁莽。从对越自卫反击战到如今的边境管控,历史一次次证明:用战争解决问题,往往会制造出更多问题。那些叫嚣 “不如打一场” 的人,根本没算过战争背后的民生账、经济账、长远账。 现在的中国更看重用外交手段解决争端。跟越南划定陆地边界花了二十多年,跟菲律宾搞南海磋商机制也持续了好几年。 这些看似缓慢的进程,其实比枪炮更能带来长久和平。毕竟战争的结束从来不由胜利者单方面决定,但和平的机会却永远留给理智的一方。 中国军队的发展是为了守护和平,而不是挑起战争。这不是什么冠冕堂皇的口号,而是对战争不可控性的清醒认知。当周边国家还在搞军事同盟、买先进武器的时候,中国早就看透了:真正的强大不是能打赢多少仗,而是能避免多少没必要的战争。
战争不可控,中国之所以不对菲律宾、越南甚至印度轻启战端,并不是我们打不赢这些国家
康安说历史
2025-09-09 17:47:47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