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央派人去朝鲜给毛岸英迁墓,结果刚准备开挖,一名朝鲜妇女就带着小孙女跑了过来,阻止他们,说毛岸英是她的儿子…… 毛岸英1922年出生在长沙,父亲毛泽东,母亲杨开慧。那时候革命风起云涌,他小时候跟着父母东奔西跑,母亲教他识字念书。1930年,杨开慧牺牲后,他和弟弟毛岸青在上海流浪街头,捡煤渣讨饭过日子。后来党组织安排他们进大同幼稚园,学习基本知识。1936年,兄弟俩被送到苏联莫斯科国际儿童院,那里他努力学俄语和德语,还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二战打响,他报名参军,进苏联红军坦克部队,当指导员,开坦克打德国人,立过几次功。1946年回延安,他住窑洞,种地养猪,参加土改,下乡帮农民分田地。1949年结婚后,在北京机器厂当工人,操作机床修设备。1950年抗美援朝,他坚持上前线,化名进志愿军司令部,做俄语翻译和秘书,处理电报值班,还帮炊事班干杂活。11月25日,美军飞机投弹,作战室着火,他去抢文件时牺牲。 毛岸英入朝后,驻扎在大榆洞,化名叫刘思齐或刘秘书,平时不爱多说,埋头工作。有一天,美军飞机轰炸附近村子,他听到哭喊声,就跑过去帮忙。从废墟里救出一个老太太和她孙女,老太太叫朴真真,家里人都没了,就剩祖孙俩。那以后,他常去村里,省下压缩饼干送过去,帮补衣服修房子。朴真真不会汉语,拉着他手叫儿子,村里人以为他是亲戚。毛岸英牺牲后,朴真真听说后,带着孙女在坟头守三天,埋下攒的鸡蛋。村人帮垒石头坟,立木牌写中国字。她成了守墓人,每天去看看,添土擦碑。 1955年,中央决定迁毛岸英墓到桧仓烈士陵园,志愿军派人去大榆洞执行。带队干部张南生带战士扛铁锹上山,刚准备挖,朴真真拉着孙女从山坡跑来,挡在坟前不让动。她哭着说那是她儿子,为朝鲜人死的,就该留这里。战士们劝不动,她坐地上抓土不放,小孙女也哭。朴真真回忆毛岸英救她们的事,美军炸房子,她们被困,他冲进去扛梁救人,胳膊烫伤也不说。之后常来帮活,她视如亲子。干部见劝无效,透露那是毛主席儿子。她愣住,朝北京方向磕三个头,同意迁墓。挖棺时,村人赶来,撒金达莱花。她放进棺材半块饼干和白发,那是毛岸英留下的,她保存多年。 迁墓那天,队伍抬棺下山,朴真真跟在后面,一路落泪。棺材安放到桧仓陵园,新碑立起,周围种松树。朴真真回家前,嘱咐孙女每年清明去扫墓。小孙女长大当老师,退休后在陵园做义务讲解员,指着碑上照片说那是她哥哥,因为他救了她命。陵园工作人员查档案,发现那块饼干保存着,裹着白发。朝鲜人常来献花,陵园成中朝友谊标志。帮修坟的村民,年老后还讲迁墓那天,志愿军带走一把焦土,回国撒在纪念堂。 毛岸英墓前总有花,朝鲜人记得志愿军恩情。朴真真晚年生活平静,孙女继承守护。事件反映战争中人性光辉,普通人跨越国界的情感。志愿军带回焦土,撒在北京,象征英魂归国。
志愿军四任司令员,对整体战局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位?“1951年4月13日,飞机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