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都无法解释!2008年,正在绵阳出差的叶志平,感受到剧烈摇晃的他疯了似的往学校赶,当他看到操场上的一幕时,这位一直被诟病“不务正业”的校长,瞬间瘫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2008年5月12日,大家都以为这只是寻常的一天,可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8.0级大地震,把无数家庭推向了生死边缘。 很多学校的教学楼瞬间倒塌,孩子们来不及逃生,场面惨烈。 而在安县的桑枣中学,却奇迹般地实现了“零伤亡”:2300多个师生,只用了1分36秒,全都安全撤离到操场!创造奇迹的,就是当时的校长——叶志平。 这份奇迹背后,藏着叶志平十几年的坚持。 1995年刚当上校长时,他就对那栋上世纪80年代建的实验楼特别不放心。 楼盖得草草了事,施工队不是正规的,楼梯扶手一摇就晃,楼板缝里塞的居然是水泥纸袋,承重柱子也不达标。 更离谱的是,这栋楼从建好后就一直没通过验收。 叶志平心里很清楚,这就是个“定时炸弹”。 要是真有点风吹草动,后果不堪设想。 可光看出问题不行,还得解决问题。 最大难题就是钱。 为筹经费,叶志平不知道跑了教育局多少趟,开口求人、找人捐助,硬是凑齐了钱。 从1997年起,他带着工人三次对这栋楼动大手术:厕所拆了重建,楼板缝里那些“假填充物”清理掉换成混凝土,22根柱子从37厘米加粗到50厘米以上。 他每次都亲自盯着工地,哪怕是一块砖的质量,他都要过目。 别人眼里他是“吹毛求疵”,可他心里明白,这是救命的事,马虎不得。 光楼加固还不够。叶志平觉得,真要遇上危险,光靠硬件不行,师生还得懂怎么跑、怎么逃。于是从2005年开始,他硬性规定:每学期必须做一次紧急疏散演习。 每个班的撤离路线都规划得清清楚楚,两个班合用一条楼梯,必须单列走,操场上集合的位置也提前画好。 连速度他都算过:2楼、3楼的快点,4楼、5楼的慢一点,避免踩踏。 老师分布在各个拐角,随时护着学生。 每演练完,他都总结问题,改进方案。 可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家长觉得浪费学习时间,老师也有人抱怨“不务正业”。 可叶志平一句话顶回去:“没命了,还学啥习?安全第一!” 200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证明了他有多远见。 地震发生时,叶志平正在绵阳出差。强烈的晃动让他整个人愣住,随即心头一紧:糟了,学校的孩子们!他急忙往回赶,路上堵车、坑洼不断,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有双翅膀立刻飞回去。 当他终于冲进学校大门,眼前的景象让他一下子瘫坐在地,眼泪再也止不住:操场上,2300多个学生整整齐齐地站着,老师们在旁边维持秩序,孩子们虽然吓得脸色发白,但没有一个人受伤。 原来,地震一来,老师们立刻让学生钻桌子下,震波一过,全校师生按照平时演练过的路线,井然有序地撤离到操场。 计时下来,全过程才1分36秒! 那一刻,叶志平所有的坚持、被人嘲笑的“多此一举”,终于换来了最宝贵的结果。 事后,这个奇迹传遍全国,叶志平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 可他没沉浸在掌声和荣誉里,而是立刻投入到灾后重建。 他亲自设计新校舍,把安全摆在第一位:楼要抗震,走廊要宽敞,应急设施必须齐全。 遗憾的是,多年的操劳透支了他的健康。 2011年6月3日,他突发脑溢血,医治无效,在6月27日离开了人世,年仅57岁。 叶志平走了,但他留下的精神不会消失。 他用行动告诉大家:安全永远比成绩更重要,责任可以拯救生命。那1分36秒的奇迹,不只是一个学校的荣耀,而是提醒所有人:别等灾难来临时才后悔,安全教育,绝不能掉以轻心。 信源:越牛新闻
2008年,西安一男子在秦岭山附近捡到一条“小狗”,当宠物养,结果养大后越发不对
【10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