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0年,被囚禁多年的于禁回了曹魏,彼时曹老板已经驾鹤西去,曹丕把他领到自己老爸的墓前伸手一指,壁画上赫然刻着于禁投降的场景。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一位跟随曹操三十年的老将于禁,历经战场厮杀后投诚敌方,又被囚禁多年。公元221年,他终于回到曹魏,眼见曹操已故,曹丕登基。可在先帝陵前,曹丕一指壁画,那隐藏的耻辱会如何击溃这位昔日名将? 于禁早年出生在泰山郡巨平县,也就是现在山东泰安宁阳县一带。他从年轻时就投身军旅,先跟着鲍信打黄巾军,后来鲍信战死,他就转到曹操麾下。曹操一看这小伙子有本事,就让他带兵。于禁打仗讲究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从不私藏战利品,曹操特别信任他,经常派他领前锋或殿后。 建安年间,于禁参加过不少大战。像官渡之战前,他帮曹操平定兖州黄巾余党,还打败袁绍的手下。曹操后来封他益寿亭侯,官位越升越高。到建安二十一年,曹操封他左将军,还给假节钺的特权,这在曹操手下将领里是独一份。他和张辽、乐进、张郃、徐晃并称五子良将,在曹魏军中威望很高。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让关羽从荆州北上,进攻襄阳樊城。关羽围了曹仁的樊城,曹操急了,本想派曹植去救,但曹植喝醉了没法接令。曹操就点了于禁,让他带七军三万人去支援。于禁驻扎樊城北边,本以为能解围,谁知秋天大雨连绵,汉江水暴涨,把曹军营地全淹了。士兵没法打仗,于禁见大势去,就带人向关羽投诚。庞德不肯降,被关羽杀了。曹操听到消息,长叹说于禁跟了自己三十年,竟不如庞德有骨气。 关羽胜了没多久,东吴孙权就撕破脸,吕蒙偷袭荆州,杀了关羽。于禁落到孙权手里,孙权为了拉拢曹魏,对他挺客气,常和他一起骑马。虞翻看不惯,想拦路抽他,但孙权喝止了。虞翻还建议杀于禁,孙权没听,写信给曹丕,说要送人回去。曹丕等得急,想问责孙权,司马孚劝住,说孙权态度诚恳,别急。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十月称帝,建立曹魏。黄初二年秋,于禁被送回魏国,已是白发老人。曹丕下诏安慰,引用春秋时晋国荀林父败于邲、秦国孟明视败于崤的事,说古人宽容败将,他也能做到。樊城败因水灾,不是于禁的责任。就恢复于禁官职,封安远将军,还赐朱韨和远游冠。 曹丕打算派于禁出使东吴,先让他去邺城高陵拜曹操墓。于禁到墓前,哭着说对不起先帝。曹丕叹气,指着墓旁壁画说,将军你看。那壁画是曹丕让人画的,展现关羽得胜、庞德愤怒不降、于禁投诚的场面。于禁一看,羞愧交加,很快病倒,不久死在床上。曹丕让于禁儿子于瑰继承益寿亭侯,追谥于禁厉侯。 于禁这事,在历史上挺有争议。他一生严于律己,治军如铁,却在关键时刻投诚,这让曹操失望,也给曹丕借机警示群臣。曹丕用壁画这种方式,既没明杀于禁,又让他自生自灭,显示皇帝权威。于禁投诚保住了三万士兵性命,但丢了曹魏脸面,庞德宁死不屈,反成正面例子。这反映三国时代,忠诚和生存的冲突很尖锐。 我们中国人看历史,总爱从中吸取教训。三国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结晶,教导后人要讲纪律、重忠诚。于禁的遭遇提醒大家,在国家大事上,个人选择影响大局。曹丕的处理,也体现了统治者维护稳定的手段。孙权送人回来,是想稳固联盟,避免蜀汉报复。这段历史,体现了魏吴蜀三方博弈的复杂。
公元220年,被囚禁多年的于禁回了曹魏,彼时曹老板已经驾鹤西去,曹丕把他领到自己
蕊蕊聊过去
2025-09-07 16:36:3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