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阅兵,最反常的,不是西方的惊慌,而是印度的沉默,很多人以为,印度媒体不报道,是因为不关心,错了!真相是,他们看了,而且看得比谁都仔细,正因为看得太仔细了,才吓得一个字都不敢说。 以往中国阅兵时,印度媒体总是迫不及待地挑刺,从导弹性能到士兵表情,甚至能根据旗帜飘动的方向编造"中国准备开战"的谣言,但这次他们异常沉默,不是不关注,而是被阅兵展现的实力震撼到哑口无言。 印度媒体这次沉默了整整好几个月,最后终于憋不住了,《欧亚时报》最先发表分析文章,承认了一个让他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中国的新型隐身战机不仅已经服役,而且已经上了航母。 印度媒体近期对中国阅兵表现出异常关注,这与以往西方媒体炒作时印方的冷淡态度形成对比。 随着阅兵细节陆续公开,6月底官方确认参阅装备均为国产现役武器,7月初央视曝光新型战机生产线,至7月中旬美媒证实该型舰载机完成航母测试,印度媒体开始密集报道,尤其聚焦中国新型隐身战机,认为其现身阅兵彩排意味着已正式服役。 这款战机的研发经历了十多年时间,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很高,航电系统甚至可以和美国最先进的战机相提并论。 印度格外关注中国新型航母能够搭载最新战机,就连之前的两艘中国航母也能使用这款战机,这种能力让印度感到不安,因为他们担心中国可能会向巴基斯坦出口这种战机,从而改变印巴之间的空军力量平衡。 此外,中国在阅兵中展示的先进无人机也在印度国内引发广泛讨论和批评,多印度网民和军事观察者在社交媒体上质疑,为什么中国的无人机技术发展如此迅速,而印度的同类项目却进展缓慢。 一位退役的印度空军中将公开表示:“中国的无人机阅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项目需要更多资金和更紧的时间表,不能老是拖延。” 很多专家呼吁印度国防部增加预算,批评现有的项目资金不足,限制了发展速度。 还有个插曲是关于印度总理莫迪是否被邀请参加阅兵,莫迪本来要去天津参加一个国际会议,时间就在阅兵前后。 印度有媒体曾经信誓旦旦地说,莫迪可能会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一起出席中国的阅兵,但另一家媒体马上泼冷水:中国邀请了普京,但还没邀请莫迪。 最后莫迪确实没收到邀请,印度网民觉得很没面子,有些印度网民不服气地说:“以印度的大小和实力,完全应该和美国、中国平起平坐,中国不应该拒绝与印度合作。” 有分析指出,莫迪最终缺席中国阅兵式可能与印度的"面子"考量有关,该国一直将中国视为亚洲主要竞争对手并渴望成为地区超级大国,此次中国阅兵引发全球广泛讨论,各国网友对此反应各异。 韩国网友变得现实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吹嘘自己的武器,美国网友很直接,承认技术上存在差距,英国网友特别关注坦克数量,觉得中国陆军很强,俄罗斯网友也承认,除了核武器,现在俄罗斯军力已经排到第三了,日本网友则被中国的信息化武器吓到了。 但印度媒体的反应却很特别,这种异常安静的背后,其实是对中国军事技术进步的巨大震惊和复杂心态。 印度媒体在评价中国军事装备时,总喜欢把它们和美国武器比来比去,这种比法反而暴露了印度媒体内心的不安。 阅兵结束后,印度的军事论坛和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印度的无人机项目进展这么慢。 一位退役军官说:“中国的无人机阅兵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的计划需要紧急资金和时间表,而不是无休止的拖延。” 更让印度担心的是,巴基斯坦很可能优先买到中国的新型战机,这将彻底改变南亚地区的空中力量对比。 印度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他们的国产隐身战机项目还停留在图纸上,预计要到2035年才能量产——而到那时候,中国可能都已经开始用上第六代战机了。 印度媒体这次的沉默很能说明问题,往常他们对中国的军事发展总带着酸溜溜的评论,这次却异常安静,这种转变本身就很值得玩味。 不是说他们突然变友好了,而是中国的军事进步让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实,当你只比别人强一点时,别人会嫉妒,当你比别人强太多时,别人就只能沉默了。 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步伐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从航母到战机,从无人机到导弹系统,中国正在用实实在在的成绩证明自己的实力,这种发展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为了真正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印度对中国军力增长的担忧可以理解,毕竟两国相邻且都是地区大国,关键在于以什么心态看待这种发展,选择合作还是对抗,这考验双方的智慧。 中国始终愿意与印度合作,只要印度能减少不必要的猜忌和竞争心态,两国完全可以在众多领域实现双赢,亚洲幅员辽阔,完全够中印两国共同发展。 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各国更应增进理解、避免误判,中国举行阅兵并非威慑他国,而是展现维护和平的决心和能力,这一点需要各国客观看待。
俄军一夜突袭基辅,这次打到了大鱼!乌克兰军方发出讣告,乌克兰首都美国爱国者防空导
【4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