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夹击,欧洲地狱般的夏天延续到了秋天】
[省流:受多起事件影响,欧洲正从对“欧洲时刻”的讨论转向“百年屈辱”的担忧。媒体将此归咎于与美国的贸易协议、中国峰会缺席以及中俄朝在阅兵式上的合作。这些事件凸显了欧盟在处理全球强权政治时的无力感和地缘政治从属地位。尽管欧盟拥有经济实力,但在军事和地缘政治信誉上仍显不足,面临被其他大国忽视的风险。]
(南华早报)布鲁塞尔媒体 Euractiv 援引了6 月份北约峰会上的不雅场面、7 月份与美国达成的“毫无希望的一边倒”的贸易协议,以及中国拒绝前往比利时参加当月与欧盟领导人的峰会等事件。
该报专栏作家写道:“如今,有关‘欧洲时刻’的讨论已经让位于对欧洲‘百年屈辱’的担忧,这种屈辱类似于19世纪中国遭受殖民列强蹂躏时的遭遇。”
《政治报》欧洲版的头条新闻对此表示赞同:“欧洲的‘百年屈辱’可能才刚刚开始。”
其他地方有人抨击这两个月如同地狱般的时期是“欧洲投降之夏”、“屈服之夏”和“地缘政治屈从之夏”。
坏消息是,地狱般的夏天已经蔓延到了秋天。
在欧洲议会,欧盟委员会最资深的贸易官员萨宾·韦扬德(Sabine Weyand)受到议员们的质询,议员们威胁要否决与美国不平衡的关税协议。
法国议员玛丽-皮埃尔·韦德雷纳表示:“面对那些将关税作为勒索武器的人,欧盟不能再屈服。”
随后,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北京举行了阅兵式——这种直率的炫耀只能加深人们的这种感觉:其他国家正在设定全球强权政治的步伐,而布鲁塞尔却举步维艰。
上合组织活动期间,中俄印携手亮相,欧盟一直优先考虑与印度达成贸易和安全协议。
两天后,中俄朝一同出席阅兵式的画面在世界各地疯传。
欧盟高级外交官卡娅·卡拉斯抨击,但也承认这给全球带来了冲击。卡拉斯说:“今天我站在这里,感觉脚下的大地正在震动。我想我们都感受到了。我们每天打开手机,看到发生的事情,都能感受到这种震动,而且震动越来越强烈。”
“这不仅仅是反西方的观点:这是对建立在规则基础上的国际体系的直接挑战。”
《全球科技战:中国称霸之路》一书的作者詹姆斯·金奇表示:“当我观看阅兵式时,我内心的想法是,这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军事专业知识,还展示了更多。”
“这表明中国正在崛起,成为我所认为的世界领先科技强国。我认为这将在未来许多年里在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位资深中国问题记者出身的分析师在查塔姆研究所的一次活动中说道。
多年来,欧盟领导人一直试图让世界相信,欧盟已成为一股地缘政治力量,但却未能如愿。最近几天和几周,美国和中国已经证明,这种哗众取宠的姿态只有在拥有真正实力的支持下才能令人信服。
卡拉斯在周三的演讲中表示:“地缘政治力量可能基于军事实力或经济实力。毫无疑问,欧洲拥有经济实力……而另一方面,我们的军事实力从来都不够强大。”
这种对比在天津显得更加鲜明。就在特朗普对印度加征关税几天后,莫迪的到访引发了人们对中印关系降温的猜测。对一些人来说,这让人想起布鲁塞尔缺乏的那种现实政治。
比利时智库埃格蒙特研究所大国关系分析师斯文·比斯科普表示:“大国政治不是晚宴,一个人因为谈吐风趣就能受到邀请。”
“我们邀请那些举足轻重的人物参加峰会,因为他们对于峰会的成果和运作至关重要。那么,让我们也发挥我们不可或缺的作用吧。”
比斯科普表示,所有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欧洲的信誉缺失,每当欧洲未能反击特朗普的关税声明,或未能兑现其威胁惩罚中国所谓的贸易违规行为时,这种信誉缺失就会加深。
“人们感觉中国把欧盟视为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微不足道的参与者:一个可以安全忽略的参与者。这可能是一种谈判策略,旨在迫使欧盟做出让步,”比斯科普在一份报告中写道。
“中国的想法是不是,欧洲人最终都会追随金钱而屈服,还是会追随美国人?”
这种信誉差距很快就会受到考验。第一个指标是欧盟委员会能否赢得与南美贸易集团南方共同市场达成一项全面贸易协议的支持,这将有助于欧洲摆脱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并为出口商开辟新的市场。
法国退休外交官、现任亚洲协会法国分会中俄问题专家皮埃尔·安德鲁表示:“对欧洲来说,最重要的是努力与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建立更好的关系。”
“所有这些国家,他们既不与中国结盟,也不与俄罗斯结盟。他们希望推行多元化政策,”他说。
卡拉斯在讲话中指出,如果未能达成协议,欧洲在其潜在贸易伙伴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受损。“欧盟的信誉岌岌可危,我们的地缘政治力量,以及我们受到重视的程度,都岌岌可危,”她说道。
卡拉斯呼吁欧盟27个成员国团结一致,其中匈牙利和斯洛伐克两国领导人或外交部长出席了北京的阅兵式。她表示,欧盟“正在进行一场自由和民主的斗争”。她并未批评特朗普或美国。
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戴伟表示,在美国发生“如此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欧洲用这种术语来表述事物的倾向已经过时了。
达在查塔姆研究所的活动中表示:“我确实认为,我的大多数欧洲同事仍然活在旧时代……所谓“民主”与“非民主”的二分法世界观中。”
“我的许多欧洲同事仍在等待美国恢复正常,恢复到过去的样子……但他们不会恢复正常。所以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多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