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鸠山由纪夫返回日本后发声。 9月4日的东京机场,人潮涌动中,一个熟悉的身影刚从北京飞回,疲惫却带着一丝释然。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站在记者面前,眼神里透着复杂情绪,仿佛刚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人心头一震,说自己是以反省和谢罪的心情去参加九三阅兵纪念大会的。 那一刻,机场的喧嚣似乎都安静下来,只听他轻声说道,日本必须以史为鉴,才能真正面向未来。这番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让人不禁想追问,这位老政治家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和挣扎。 鸠山由纪夫的北京之行并非轻松之旅。他作为日本前首相,应邀出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这本身就是个大胆的决定。 在日本国内,批评声此起彼伏,有人指责他过于亲华,有人质疑他的立场。但鸠山由纪夫在机场采访时,语气坚定地解释,他怀着严肃的心情参加了整个活动,不是为了迎合谁,而是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他回忆起大会上的场景,那些纪念战争的画面让他心潮澎湃,仿佛历史的重量压在肩头。他强调,反省不是软弱,而是为了不让悲剧重演,这番话里透着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 这次出访的背景其实早有端倪。8月底,中方公布外方嘉宾名单时,鸠山由纪夫的名字就引发广泛关注。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随即回应,说政府对此事毫不知情,这微妙的态度暗示了官方的疏离。 鸠山由纪夫却顶着压力前行,他深知这趟旅程的意义。作为前首相,他曾在2009年到2010年执政期间,高度重视中日关系,推动过不少合作项目。过去十年里,他多次访华,像一位老朋友般穿梭于两国之间,现任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的身份,更让他成为民间交流的桥梁。 在机场,他提到自己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渊源,那些年积累的人脉和经验,让他在历史问题上更有发言权。这些细节勾勒出一个执着于和平的政治家形象,他的每一步都像在编织一张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网。 鸠山由纪夫的发言里,藏着更深层的伏笔。他说日本应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对现实的警示。日本国内对战争历史的认知一直存在分歧,右翼势力常试图淡化侵略责任,而鸠山由纪夫的立场显得格外鲜明。 他在采访中分享道,反省和谢罪不是简单的道歉,而是行动的开始,比如教育年轻一代了解真相。这番话让人联想到他政治生涯的起点——1986年首次当选众议员时,他就以自民党成员身份投身政坛,后来8次连任,见证了日本社会的变迁。 如今,他虽已卸任,但依然活跃在公共领域,这种坚持或许预示着中日关系的微妙转机。他的声音像一盏灯,照亮了历史阴影下的道路,让人期待后续的发展。 在东京机场的采访尾声,鸠山由纪夫的眼神里闪过一丝希望。他提到,这次北京之行让他深刻感受到,只有正视历史,两国才能携手前进。
一觉醒来今天刷到腾冲的消息,又一次被戳中。县政府门口第七次收到日本那边的函,说
【603评论】【350点赞】